微光 第十九章

质量检测

肯斯集成机械公司

冯翼和往常一样,加入每天的例行集会。

主管在队列前方讲话。

“所有的机台故障都已经排除了, 今天就可以全线开机, 争取把拉下的工补上。”

“和我以前说过的一样,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安全,但是,在安全没有问题的时候, 最重要的是效率, 这是公司的命脉, 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

工人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行了,大家都去上工吧!!”主管说完,工人们便各自回到岗位。

“对了, 陈力, 今天全线开机,产量会增加, 质检那边可能会人手不够, 你带那个新来的去帮帮忙。”工人们解散后,主管单独对陈力说到。

“好的。”

......

于是,冯翼便跟随陈力去往质检办公室。

“前辈,什么是质检?”在路上,冯翼向陈力问道。

“质检就是质量检测,Quality Check 简称QC”陈力回答。

“要做的就是尺寸的测量,按照图纸的公差要求,检查每一个标注的尺寸,还有疲劳测试, 老化测试, 程序测试等等, 不过那些你暂时还不用管。”

“哦哦~”冯翼回答。

来到办公室,陈力敲了敲门,然后推门而入。

“打扰一下大家, 我来介绍一下新同事。”

办公室里的人纷纷起身站立,看着刚来的冯翼。

“这个是我们的新电工, 名字是冯翼, 大家欢迎!”陈力说着,便开始拍手。

大家看见陈力,也纷纷开始鼓掌。

冯翼对着大家鞠躬致敬。

紧接着,陈力开始向冯翼介绍质检办公室的同事。

“这位是许志宏领班, 你的质检工作就由他来指导和验收。”

“许班长你好!”

“你好”两人相互握手致意。

“这位是制造工程师林强,你的产品检测出了不合格要找他来探讨原因。”

“你好!”...

“这位是程序测试员周明希, 你的产品检测完毕后会送到周工这里进行下一步测试。”

...

“这位是装配检测员胡特,零件检测完毕会进行装配检测。”

......

“你好”

......

“那个,老许, 这段时间他就交给你了, 我要先去忙了。”介绍完毕,陈力便离开了质检办公室。

接着,领班许志宏带领冯翼来到了他的办公桌,一套简单的桌椅和台式电脑。

“这个就是你的办公桌了, 以后你来这里检测尺寸的时候就用这个电脑就可以了。”

许志宏向冯翼介绍着工作内容。

“每一个零件都带有一个三维模型软件和一张电子图纸, 我们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些图纸上面所标注的零件尺寸,表面凹凸的标准去检测样品零件的实际尺寸公差,如果超差的就在图纸上面进行标注。”

“好的。”冯翼听后,点了点头。

“跟我来”许领班紧接着带领冯翼来到测量室。

“这里就是我们的测量室了, 每个工具都摆放在了工具栏内部, 什么千分尺, 游标卡尺,通止规, 高度尺应有尽有。”

许领班一边向冯翼介绍,一边用手比划着。

“这边是二次元、三次元测量仪...”

.....

不久后,冯翼便开始了质检工作。

第一件待检零件是一个电板支架,

冯翼将零件拿在手上做初步检查。

这是一块手掌般大小的零件,简洁的外表之上看不出很多细节。

然而,当他打开电子图纸时却出现了问题。

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图纸是一个几乎纯黑色填充的空白文档。

在黑色背景的中间零星有着几个白色的缺口,看起来就像是程序报错时出现的乱码。

冯翼立马找来了许志宏领班,说自己的电脑出现了错误。

许领班看了看后只是轻轻笑了笑。

接过鼠标,滑动滚轮将图纸放大。冯翼不由得瞪大了双眼。

那黑色的图纸背景原来是细密的尺寸线,零件的几乎每一寸细节都被标注了详细的尺寸和公差。

他重新仔细查看样品,才发现在看似平整的表面的边缘其实有着细小的阶梯凹槽。

这样精细的细节让冯翼顿时提起了精神。

看见问题已经解决,许领班便离开,冯翼接着便开始了工作。

“看来这尺寸校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他自言自语道。

中午时间很快就到了,冯翼已经累得眼冒金星。

午餐时间,冯翼找到领班问道。

“我想问问,这个质检的工作不该是由机器人来做的吗?”

“没错, 是机器人的工作。”许领班一边吃饭,一边回答。

“你现在所做的, 是从机器人已完成的作业里抽取出的, 抽样检查。”

“原来如此。”冯翼说到。

“现在做了多少了?”领班继续问道。

“那个图纸检查了大约三分之一。”

“第一张还没做完?”

“啊...是的。”

“那你免不了要加班了。”说完,领班已就餐完毕,站起身拍了拍冯翼的肩膀。

“加油吧,年轻人。”

.......

下午的时间一转眼过去了一半。冯翼终于完成了第一张图纸的尺寸全检。

“啊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个零件为什么要做到这么精确呢?”

他想不通。

许领班在一旁看见了冯翼的颓态,便走上前去。

“走, 我带你去看看整机测试。”

“好啊, 求之不得。”

冯翼兴奋得一跃而起。

不久后,许志宏带领冯翼来到了整机测试室。

这里的测试员穿着白色的连体服装,头戴护目镜和口罩,专注地盯控制台上显示的各项数据。

在一面玻璃幕墙后面的测试区内,一台黄色涂装的球形机器人正在进行螺钉测试。

只见它悬停在空中,从光滑的球形表面上打开一个小孔,从中伸出一个蛇形的柔性臂,这条柔性臂不停地调整姿态,穿过重重障碍,最终抵达螺钉的位置,然后从尖端伸出一个十字螺丝头,对准螺钉进行旋合。

冯翼看得出神。

机器人完成螺钉作业后,便移动到另一个测试位置,更换末端执行器后开始进行焊接作业。

只见两支柔性臂从机器人面板伸出,同样通过复杂的障碍物后,到达指定的位置,其中一支手臂持握焊条,另一支手臂尖端处伸出激光器,对目标工件进行焊接作业。

“这里要做的测试项目有几十种, 每种项目各有标准, 只有所有测试都能达标, 机器人才算合格。” 许领班说。

“像这样一台合格的机器人,大概能顶替20人的工作能力。”

“领班,我有一个问题。”冯翼问道。

“什么问题?”

“为什么图纸上需要标注那么多,而且那么严格的尺寸和公差的要求?”

冯翼说。

听到这个问题时,许志宏眉头一沉。

“你看那个又细又长的机械臂,它的前端可携带各种执行器,其中有一种就是电锤。 这种工具在使用的时候,会有很强烈的震动,而这种震动,将会顺着这个机械臂传导到机器人的机身。”

“现在, 假如说机器人内部的两个零件间的间隙有0.1mm,那么这个间隙就会导致在震动时两个件相互撞击,然后影响机器人工作精度。 假如说这个间隙是0.01mm, 那么这种撞击就会小一点。”

“哦,我明白了。”冯翼回答到。

“这就是我们需要高精度尺寸的原因。”许志宏说。

......

下班后,在离开的路上,陈力找到许志宏问道。

“怎么样! 我给你找的徒弟?”

许志宏摇了摇头,说。

“不太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