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不是特别热,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开空调?不是说要过低碳生活吗?”下午上课时,看见教室的空调开着,却没有明显比教室外凉爽的感觉,我便给学生提议。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立刻关上了空调。
站在讲台前,看着宽敞的教室,明亮的玻璃窗,整洁的地板,统一配备的桌椅,崭新的多媒体,让我们冬暖夏凉的空调,我忍不住浮想联翩: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中国的发展实在是日新月异啊!感恩,日益崛起的祖国,给我们带来了今日幸福的生活;感恩,日益强大的祖国,给我们带来了明日蓬勃的希望!
我,渐渐长大;我的祖国,蒸蒸日上,我和我的祖国的往事,历历在目……
我是“80后”,父母都诞生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家境比较贫寒,父亲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在家干活养家,母亲虽然高中毕业,却也是一直务农,上个世纪靠田地靠打工为生的经济收入可想而知,仅够糊口,因此生活过得十分艰难。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时间的车轮驶进了90年代,我上小学了,是在村里的大队支部的院子里,现在想来,偌大的地方,只有一排低矮的堂屋和西屋,破败不堪,记忆中都是土坯墙,窗户窄小,屋内光线昏暗,和我们教室相通的另一间房里住着一户人家,他家做饭的时候,我们教室便炊烟袅袅,烟雾缭绕。但也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从课本上知道了“祖国”,看到了“北京天安门”。从此,“我爱祖国,我爱北京天安门”的种子便播撒在了我幼小的心中。
那一年,经过选拔考试,我成为我们村十几个同龄人中唯一考上初中的一个人,怀着无比幸福无限憧憬的心情走进了初中校园。那几年,目睹香港、澳门两个“游子”陆续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欣喜,中国近代历史上屈辱的一页终于翻过!亿万中华儿女为之垂泪,亿万华夏子孙喜笑颜开!每每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庄严的国歌冉冉升起,我的心中就激情澎湃,骄傲难抑!
仍记得2003年的春天,我正上高三,非典肆虐,学校停课,人心惶惶,到处是被隔离的人群,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看着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然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看着几乎全国人民都投身到与非典的抗争中的场面,我震惊,伤心,流泪,那一刻,我知道,我的祖国,面临着又一个挑战。经过广大民众两个多月的抗击,非典疫情终于得到了全面控制。我,我的老师,我的同学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们的祖国,又度过了一个劫!!!
那一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走进了大学校园。忘不了,国家的助学政策让家境贫寒的我得以完成高等教育;忘不了,学校的老师给予我勤工俭学的机会,让我充分解决了温饱问题。从此,老师、学校、国家,在我心里,都成为了无比美丽的符号,也是在那时,我在心底暗暗对自己许下诺言——将来,我要做一名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努力为国家培养人才!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映着教师的责任与坚守。在农村从教十年,面对的更多的是基础薄弱的学生,也有很多是连家长都不抱希望的学困生,但我从不轻言放弃,因为我觉得,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他们,之所以自暴自弃,是因为没有得到应有的良好教育,是很可怜的人!正是他们,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诠释——教育,不仅要“教”,更重要的是“育”!
时代在进步,教学理念在更新,但唯一不变的是教师世代相传的精神力量!犹记得汶川地震,我整理了相关图片和资料,泪眼婆娑地讲给孩子们听,于是,孩子们知道了“水火”无情,人要有情;上海世博会后,我将我的见闻结合视频片段讲给孩子们,他们初步感知了全世界先进的科技和最多元化的文化,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思考;当纷纷扰扰的钓鱼岛纠葛进入课堂,孩子们懂得了:唯有强大,才是硬道理;日益紧张的中美贸易关系,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了“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回望走过的教育路,寒来暑往十余年,数不尽的酸甜苦辣,数不尽的喜怒哀乐……但能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与成长,我就觉得收获了作为教师最大的幸福!——我希望,我的学生,从我这里,获得的不仅是冷冷的知识,还有暖暖的情感!
我想,如果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芒,那么一颗心就可以传递爱的温暖,我愿把爱镌刻在举手投足间,时刻激励我的孩子们,为着祖国的强大,为着祖国的富强,努力!向上!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无形中改写着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命运。生逢其时,苦尽甘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为自己能生活在一个日益强大、日益重视教育的国度而自豪,期望与祖国同成长,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