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闲谈唐诗宋词
■山田耕夫
一谈到诗词,固然让人想到唐诗宋词。唐宋以前的那些诗,可以说是没有唐诗宋词那样的影响力,植根于中国千万代人的血脉之中的影力。几乎中国从唐宋以来提到汉文诗词,都以唐诗宋词为荣耀,张口背诵的也是唐诗宋词。
这是为什么呢?
唐诗宋词不仅有其韵律的美,而且也有同样的格律与章法之神奇的美,也有铿锵有力的声乐之美,如此等等。千百年来,不仅是中国人,就连精通汉学的那些外国通,也很美感中国的唐诗宋词。明清以来的汉诗学者专家,他们编辑过《唐诗三百首》以及《千家诗》等选本,对唐诗宋词在明清以后的各个时期所产生的影响,非同凡响。而且还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就从侧面说明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与历史地位。
其实,唐诗宋词的成果,也不是天上为唐宋专门掉下的大馅饼,而是中国汉文诗歌几千年来的发展之大成,它的音韵格律等方面的客观规律到了唐朝,已经业已成熟,特别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古代汉语,在世界各民族语系之中,已经形成了独立而又完整的语系,从而为唐诗宋词的发展与定型准备了客观语言性的物质条件。有不少的专家学者研究唐诗宋词的时候,对那时的“语音系统”做过专门的对比考证与研究,比如出现在清代时期的《笠翁韵》,以及稍后的《对偶》和《声律启蒙》就是对唐诗宋词深入研究的成果。所以说,不少的诗人学者清楚意识到唐诗宋词的音律之美,不仅与那时候的古代汉语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与唐宋时代的社会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比如“一夜春雨袭来”,应感“零落了花儿”,将此对应到唐诗格律上就成了名流千古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不仅符合唐诗格律与章法,而且也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构诗的客观规律。在宋词里,就其发展之本源看来,那时候没有独立称它为词的说法,很多的词都是从唐诗演变而来的,所以说,词之初期,绝大多数词就是唐诗本身,大约到了五代十国的时候,词里就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子,所以早期的宋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再经过若干年的变化,特别是词由民间走向宫廷,文人的广泛参与之后,词也就有了定型定格定调的发展。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冬天下雪了,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便顺理成章地产生谢道韫笔下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来。就连民间养蚕的那些事,也被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写进“陌上柔条破初芽,东邻蚕种已生些”的诗词里。如此这些,不仅与唐诗宋词以来的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而且与中国古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山河美极其相关,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日常生活,处处事事都是有诗意的”。
其实,一首诗或词,它们都有与之相应的故事,那些故事或喜或悲,从客观上讲,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对应之,他们的为诗为词,有自己的生活影子,而其背后,却是广裹无际的大社会作为诗词的背影,从诗词面去读它,可以说从中体现的全是如今所称的“正能量”,这些可以通过诗词家的个体,体察到整个大社会。这就是唐诗宋词的过人之处。不仅完整体现了古代朴实的诗词美学价值,而且成了考察或考古唐宋社会的历史文献。这就成了千百年来,无限多的人们热衷于唐诗宋词的主要的文学与社学之全部原因。
唐诗宋词中,绝大多数诗词都与那时代那社会的历史大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给人以极其生动的历史知识,以及更多历史史实。让人了解许多诗人生活的时代性,诗人人生经历的阶段性,以及诗人创作时的情感与社会密切的联系性。而那个时候的诗人词人写的诗词不仅仅是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且还饱含有家国大义,就是在诗人词人们个人得意或挫折时,他们始终保持的心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无不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之古训。当我们识知到,当年“李白遭遇磨难时”,他还能“不忘初心”,在他那“永怀希望”的笔下依然流露出,“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伟大情怀。诗人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风云人物,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他也曾有过“一贫如洗,爱子夭折”的生活现实,而他笔下的诗情如何呢?“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看这是怎样胸襟?宋词里的那些词人,也不是人生个个都很风光的人。比如苏东坡,在他“乌台诗案”里,被弄得九死一生,还几番遭贬谪,就在他62岁那年还被贬到了儋州,儋州是什么地方?儋州就是当时极其蛮荒的海南岛。在那里苏东坡的诗词却是依然振奋人心的,你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千古绝唱。
唐诗宋词中有的是大自然之风光秀美,有的是文学美学价值,有的是历史专题文献,有的是中国国人自己所喜所爱的古朴典雅的哲学思想。囊囊乾坤的唐诗宋词,我们可以在那里穿越千年历史时空,有时我们也会听到悠悠诵读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声音,也会引领我们回到唐诗宋词在那个历史时代里的回响。宋词里的句子里,可以信手可得,如“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有如人心被细雨滋润的感觉,格外柔软之处,昭示出中国特有的审美价值。
宋词里的“大江浪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慷慨激昂;也有“身在沧州,心老天山”的千古悲鸣。更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边塞情怀;也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如此等等的宋词绝唱,无不张显出中华文化之优秀而崇高之极的诗词江山!
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本身的历史辉煌,而且还看到了唐诗宋词于历史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价值。这,就是我们在今天学习唐诗宋词的实际的意义!此,于古之继承其文学价值,于今光大诗词传统文化之重要作用,都是前所未有的。
此,就是我写这份文稿之初心!
2018.4.20.于浙江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