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在我的理解中,他是自由的,却也是孤独的,只不过这孤独之中,是一种热情,这热情让他朝向更广阔的天地,这让他发现了其他人不会走向的美景。
你或许会羡慕他,会觉得他无忧无虑,但是,他不过是用另一种代价换得了这样的人生。
刚刚脱离安稳的环境时,内心的兴奋总夹杂着一些由不确定而带来的惶恐。他是个冒险家,或许天生就是,又或许是因为后天的经历。但无论怎样,他都渴求着走出一条路,一条让他感到痛快,且只属于他自己的路。
我见过很多人,也听过很多的故事。因为工作的缘故,我还常常会听到一些很悲伤也很纠结的故事,它们是令人感到难过的,甚至是愤慨,但是无论它们如何让人懊丧,都与我无关。我只是看着他们,陪伴在他们身边,然后就等待着,我知道,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他们就会抵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刚收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知道该采访谁,似乎我身边有很多人都合适它,但是我不敢确定,因为“野”是一种心境,是一种随性,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由和开放,它和竞争,对抗还有恐惧都无关。
这么一想,我身边能担得起这几个字的人,想必就不多了,甚至连我自己也做不到。
以前总觉得“野孩子”必定带着几分叛逆的情怀,是焦躁而狂傲的代言,他们年轻、富有活力,做事情博出位,从来不考虑后果,是十足的天王星人。带着吉普赛的流浪精神总是能够四处游荡,看似飘渺,实则充满创造力。
但是现在,也许是自己也被迫经历了那些阶段,在回过头看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其实“野”不是一个用力的词儿,相反,它很宽广,是个包罗万象的存在。
当一个人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依存本心的时候,对抗和挣扎就不存在了,他们会很安全的停留在这个当下,他们的心也会有紧张变得舒缓。
以前,如果让我联想“野孩子”,恐怕我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非主流,但是现在,我不再有这样的感触,相反,我认为真正的“野”是一种无愧于自己和其他生命的坦荡,是一种难得的可以成为自己,且安于自己,不被他人言语轻易动摇的状态。那源于自我价值的稳定和内心的柔软。
所以,那些激烈的行为又或是犀利的语言,并不等同于“野孩子”。
回到采访,我身边离经叛道的朋友也不少,但是真正能摆脱固有的模式,安然地成就自己,豁达敞开的人并不多。或者说,我们所能做到的都很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朝向那里。
温和从容不代表不能够活出内部原始的野性,以及创造的能力,平等宽厚也不代表这个人就是个窝囊妥协的受气包。既然想要回归自在和天真,就需要有一杆天秤在这里平衡两方。
“野孩子”能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并不沉醉于自己的声音,他依然愿意倾听。有时候,听见未必是种干扰,反而会让人坚定信心,并能够升起悲心。只是每走一步都会回到自己的心,清静的做出决定。
野性,只需要唤醒就好,像欲望牌中,拽起缰绳的巴巴隆一样,可以驯服多头的猛兽,触及心灵的圣杯。
之所以我们对野性和欲望感到可怖,是因为我们想要控制,而一旦开始了控制,就有被控制和被颠覆的风险,如同战车牌上拉紧缰绳的王子,穿着厚厚的盔甲,却心生脆弱,因为恐惧而沉溺于小我的人格。
无论是内在的野兽还是神性,都需要我们进行整合,这个整合的过程,也是重塑力量的过程。而真实的力量不会让我们感到畏惧,而是感到正义和勇气。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一个“野孩子”,天然,纯真,像站在太阳下起舞的少年一般,光明而坦白。
叽里呱啦说了一堆,也没采访,但算是对自己的采访了,用这样的方式梳理,自由书写,好像清楚一些了。原来我们可以这样投射和自由联想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