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稻盛和夫自传》这本书前,说实话,我从未了解过这个所谓的“经营之圣”,甚至没听过稻盛和夫这个名字。这本书是我偶然在短视频平台看到博主推荐的,好奇一个企业家和哲学家的童年和创业之路究竟和常人有何不同,恰好当时希望换下阅读维度,而选择了它。
稻盛和夫年少时期的经历也是和大家一样,觉得“自己的人生总是不如人意”,甚至比一般人还惨。小时候会因为小事一哭三个小时;小学学习成绩不佳,没能如愿考上鹿儿岛一中,升学失败之际还不幸得了结核病,直至第二年托病再考才如愿升入中学;面临升高中时,当时家里人多,生活压力大,父亲希望他能尽早工作,他用“高中毕业一定就业”这一承诺说服了父亲;上大学也差点家庭情况而选择放弃,未如愿考上大阪大学,但家里的经济条件没法支持他复读再考,因而选择了离家近的鹿儿岛大学。直至后面参加工作,从松风工业到创办“京都陶瓷”,再到开发太阳能电池,成立第二电电企,他和平凡人一样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
我想他之所以能每次都能一步步走向成功,和他的“信仰”有很大的关系,他也不是天生就懂经营之道。在松风工业他也曾发过牢骚,情绪低落,最后他意识到,总是心怀不满,怨天尤人,也无法改变现实,于是决心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发的工作中去,就如同他当时所说“人生只有一次,一天也不可虚度,要竭尽全力”。创办京瓷后,他从“只是想让自己的技术问世”到“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贡献”的转变,朴素的利他战胜了自我的局限性。再到开发太阳能电池、成立第二电电企等等,他每一次“信仰”的转变和提升,似乎都是他日后成就伟业的关键转折点。
稻盛先生的一生真的很传奇。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有80年,出生后的20年可视为步入社会的准备期,随后40年是为社会做贡献,也是为磨练自己的工作期,最后的20年是死亡(灵魂启程)的准备期,因而在他65岁那年做完胃癌手术之后,他选择了剃发出家。他说“在波澜万丈的人生中,无论遭遇怎样的苦难和逆境,都不要怨恨、不要哀叹、不要沉沦,而要积极开朗,要坦然接受人生的考验。只要以纯粹之心拼命努力就好。无论面对怎样的命运,只要抱有感恩之心,积极向上,人生之路一定光明。”之前,我常常为工作和压力抱怨、不开心,觉得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那也是情绪的其中一种表达。后面参加工作抗疫两年,这两年因各种各样的灾难而遇难的人有很多很多,也越来越觉得在灾难面前生命是多么脆弱,明天和意外谁会先来没人知道。真正意识到,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遇到困境,即使抱怨不得还得向前进,作为当代年轻人,不应该“摆烂”,应珍惜当下,勇敢接受人生路上的挑战。在这里将译者的话送给大家,“通过全力以赴投入眼前的工作,唤醒自己内心的真我,明兴见性,走上利他自利,收获物心双幸福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