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好的学习笔记?
这取决于学习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考试,那么老师提供的信息就是最值得记的笔记。但如果是成人学习,那么有价值的笔记应该是自己主动创造的信息——这种信息才具备“高度的个人相关性”。
2、使用便签法所需要的工具。
a. 3种不同颜色的可以反复粘贴的便签纸,分别用来做3类笔记(I、A1、A2):
第1类拆解(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第2类拆解(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第3类拆解(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b. 一组多色指示标签。
c. 一支笔。
3、“拆书”七步曲
第一步,确定你要读的是致用类的图书,这是拆书法的适用边界。确定你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解决具体的问题,并能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用上。
第二步,要求自己用较快的速度阅读,遇到书中的理论、建议、观点或者较难理解的地方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对我有多重要?如果这些只是在原书的知识体系中很重要,而对我现在并不重要,那就省下一张便签。如果对我重要或有用,则放慢阅读速度,细读相关内容。
第三步,在I便签上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重述相关信息,也可以是总结自己得到的启发、有价值的提醒。写好后贴在相应的书页。
第四步,针对书中的某个信息,问问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听说或者见到过类似的事情,写在一张A1便签上,贴到I便签旁边。
第五步,规划今后如何应用。尽量先考虑应用的目标,再写下达到目标应实施的行动。写在一张A2便签上,也贴在书页上。
第六步,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贴一张指示标签。提醒自己这一页有自己的学习资料。
第七步,看完一本书后,把所有的A2便签拿出来贴在冰箱或墙上,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4、如何写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a.目标:是否规划了目标?目标是否符合SMART法则[插图]?
b.行动:行动是否可以拉近现状与目标的距离?具体行动步骤如何?行动人是谁?在哪里?行动何时开始?频率如何?
c.关联:是否使用了原文信息或I便签的方法。
d.可控:都是自己能做到或能推动他人做到的吗?可以量化做的程度吗?行动显性化吗?
5、如何发朋友圈才算是有效学习?
a.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在朋友圈里直接转发任何内容。
b.看到一篇不错的文章想要转发时,让自己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能加上自己的重述再转发吗?重述的时候能体现一下前因后果或适用边界吗?我能补充点儿自己的相关经验吗?我能加上一个自己的应用或行动吗?只要能想到或加上一点儿自己的东西,那你就得到了锻炼。
c.如果对着手机想5分钟还是想不到呢?实在想不出来就放弃转发吧,这篇文章跟你的关系没那么大。同时,那5分钟也没有浪费,在这期间你的大脑得到了高效练习。
6.如何从朋友圈发现有能力的人?
第一类人,没有发过朋友圈信息,或者好久没有发。这一类人,严格来说,看不出来他的学习能力怎么样。但是,可以谨慎地怀疑,他不太在乎自己的影响力。要知道,适合做老师、销售和管理的人有一种天生的特质,就是自己认可的好东西会主动传播,努力说服别人也试试。这样的人通常对周围人的影响力较大。
第二类人,经常发一些家长里短,晒娃、晒书、晒美食、晒旅游的照片。从这些信息中能够判断出他有没有“客户意识”。比如,同样是晒娃,有些人一天晒3次,每次都用九宫格(九张图),他觉得自己的娃太可爱了,每张图都不同,但其他人却觉得那些图根本没区别。这就是没有客户意识,自我表达欲过剩。另一些人晒得就有趣味,别人爱看,并发自内心地点赞,而不是碍于面子。这些人在表达时是考虑到受众的。这是优秀职场人很重要的思维习惯。
第三类人,朋友圈有一长排转发,而且都是直接转发,什么都不加。这说明什么呢?对他来说,被打动很容易,但要输出一些东西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