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源自于烧水泡茶的时候,来客对手上烧水器的提问。当时我拿着一把日本铁壶,是别人从日本背来放在我这养的。
我肯定的告诉他,铁壶作为茶道方面首用是在日本,其实我之前也疑惑过,茶是中国原产,早在唐代就有铁器烧水的纪录,怎么铁壶却是日本的了。
这就引出了我们学茶应知其然,也只其所以然,现在,我们从中国历代茶道中烧水器的变化来看为什么我们“错过”了铁壶。
茶盛于唐
世界第一本茶书是中国唐代所写,就是陆羽的《茶经》,里面规范了茶具的使用,当时烧水的叫做“鍑”通“釜”,就是曹植 的那首诗,“萁在釜下燃”,它的形状类似开口的大铁锅,就是当时用来煮水的器具。
关于鍑的记载很多,出土的文物图片也各式各样,为了增加与茶的相关性,特意找了一张可以放在风炉上烧的鍑,不过这个材质是陶的
茶盛于宋
宋朝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井喷时期,徽宗皇帝对茶更是爱的深沉,亲写了本《大观茶论》的茶书。
宋朝的煮水器是水注,宋朝关于茶器的纪录蛮丰富的,也很详细,它煮水器的变化也很大。
看上图右边红色标注线,一手拿着水瓶状的物体(水注),一手火夹 ,表明水注是被直接加热的,左图;蓝色标记,妇女提着的炉子里面放着水注,且有一个炉子烧火必有的通风口。
宋代的烧水器很明显了,就是一个瓶状的水注。
唐宋茶具变化的原因
从唐朝大口锅造型到宋朝水瓶造型的煮水器的变化其实是随着人们喝茶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唐代煎茶,要往水里投茶,煮水器边缘要大才方便,宋代点茶,茶末在盏里,要用强有力的水流冲击,注水的器具出水口要窄、长。
元朝
到了元朝,喝茶方式是唐煎宋点都有,民间渐渐的饮用散茶,不过当时的主流是饮用团茶,以龙凤团茶为例。
明朝“废团改散”
所谓上有盛行,下必兴焉,达官贵人用的团茶制作太精致,成本太高百姓享受不起,于是直接饮用散茶,为明朝朱元璋“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也是穷苦出生,对平民饮茶有了解,当时有个税种,叫茶税,自唐代就开始征收。朱元璋将散茶推广开来,平民也饮上了茶,对茶税的增长也是很有力的。
也因为散茶的推广,冲泡的器具和流程再次发生了改变。
上图是明代丁云鹏的煮茶图,可以看到茶具简化,烧水的器具更接近于现代,竹制的交床上卧着炭炉,和现代的玉书煨相像。
再来看看明代文征明的品茶图,这张图片更直观,小童烧水,主人则在静室品茶,桌上放着和头颅一样大小的壶,和2个杯子,这张图片真的和现代的喝茶很像了。
清朝“盖碗茶”
再来看看清代,清代出现了盖碗茶
就是这样的三件套,一个盖,一个碗,一个托,象征天地人,三才合一。
拿着下面的托,用上面的盖刮啊刮,其实在当时这是粗俗的喝法,有马未都老师的视频为证,文雅的喝法是拿盖碗当篦子,篦去茶叶,直接放嘴边喝,那清朝的烧水器具是怎样的呢,看看钱慧安的《烹茶洗砚图》
左边小童烧水,小火炉上有个提梁壶,我曾看到紫砂壶有这种式样,而潮汕烧水的玉书煨也有提梁的制式。
而在民间遗留下来的烧水壶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锡制的大壶,就是在清朝茶馆中,每人一盖碗茶,加水的时候小二会拎着个大壶来加水。
民国
到了民国近代,图片资料就更加清晰了,我们印象也会更深,毕竟,这是小时候的事。
日本铁壶的形成
由我们自唐朝开始关于茶的烧水器的使用记录中确实没有看到铁壶的出现,反观铁壶在日本,最早可追溯到江户时代,茶道从中国传入日本后,为了方便使用,给“铁釜”加上了注水口和把手,铁壶运应而生。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铁壶很多保留了“铁釜”的特征。
写这篇文的出发点是想详细的纪录中国茶道煮水器的发展和变化,韩国总是把中国的文化包装成自己的,闹出不少笑话,写这个是想提醒自己,我们日常泡茶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手上的茶器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要闹韩国的笑话。
此文仅表达自己观点,不喜轻拍,一种米养千种人,一份茶喝万种味,欢迎大家表达自己的想法。#茶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