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 宋一平搜集整理
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儿了。旅顺口北山根下是个小渔村,村里有个打鱼姑娘,长得挺俊,名叫海花。村南面是大海,大海里有个小岛,岛上有个打鱼小伙子,长得也很英俊,他的名字叫渔郎。海花和渔郎经常在一起打鱼。她摇橹,他撒网,形影不离。有时海花不出海,就在家里替渔郎做饭,缝补衣服。要是碰到海上刮风,渔郎回来晚了,海花就打着个红灯笼,到海滩上去等他。这样,天长日久,两个人一时不见面,就想的慌。互相说好,愿结为夫妻。
这一天,是海花和渔郎成亲的大喜日子。
天刚麻麻亮,海花就爬起炕。她又插簪又戴花,又套裙子又穿花衣裳。梳洗打扮好以后,她就坐在炕上等迎亲。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天快晌了,也没听到迎亲的喇叭声。
又等了一会儿,天色变了。天上布满了乌云,狂风呼呼地刮着,雷声轰隆隆地响着,大雨哗哗地下着。海花见这情景,坐立不安,生怕渔郎出事儿。她靠在门旁,向门前的大海里张望。望啊,望啊,一直望到天快黑了,也不见渔郎的影子。她提起红灯笼,急忙走出家门,跳上自家小船,顶着大雨,张开帆,向大海里摇去。
海花把小船摇到渔郎住的小岛边上,登上 小岛一打听,人们都说渔郎一大早就摇着船迎亲去了。她听了这话,更慌了神儿,二话没说,又摇着小船向大海里去找。这时,雨还在下着,狂风卷着恶浪,就象小山一样朝小船压来。她摸着黑到处找渔郎,一边找一边喊:
“渔郎啊渔郎!渔郎啊渔郎!”
一个炸雷打来。海花的声音混在海浪和风雨声里,听不见了。可她还是可着嗓子喊:
“渔郎啊,渔郎!渔郎啊,渔郎! ”
夜越来越深了,天上一颗星星也没有,海面上一片漆黑,上哪儿去找渔郎呢?她在海里漂流了一宿,好不容易等到天亮。这时候雨才停了,风也渐渐小了。她困得不行了,才咬着牙,硬撑开眼睛,把船摇回家去。这时,天已经晴了。她想,今天一定会找到渔郎。她连一口饭也没顾得吃,就又走出家门。渔郎迎亲要经过的小岛、礁石、渔村,她全找遍了,可是还是不见渔郎的影子。
她又回到家。心想,渔郎迷了路,漂到远海去了?今儿个到外海去看看,一定要把他找回来。于是,她收拾收拾又出海了。她找了一天又一天,一直找了七天。她已浑身无力,疲劳极了。可是第七天没等天亮,她又提着那个红灯笼,走出家门。这时,东面天边雾罩罩的,启明星快要落了,北面天边飘来一层乌云,天又要刮风了。海花顾不得这些,她急忙跳上小船,又向远海摇去。果然,刚过晌午不大一会儿,天和海就让风给刮得昏黑一片。浪花落在小船上,就象下雨一般。一个大浪打来,小船被浪头举上高空,好象要上天。浪头下落,又一下了把小船摔到万丈深谷当中。她刚想说:“这下完了,见不到渔郎了!”哎?忽然一阵更大的狂风刮来,海水就象一面墙,向小船压来,一下子就把小船给打翻了。海花掉进水里,手里还提着那个红灯笼。她那只小船,被大浪打成一块块碎木板;船上那张帆,早撕成布片;折断的桅杆,也让大风吹得无影无踪,不知去向了。
海花掉进水里,不省人事。等她睁开眼来一看,自己躺在一个亮晶晶的大屋子里,墙壁都是透明的,外边的游鱼蹦虾都能看清楚,周围的摆设金碧辉煌。她身旁站着一群虾兵蟹将,还有个拖着白胡子的老头,正在朝她笑。她站起来,急忙问:
“这是哪儿?我死了吧?”
那白胡子老头说:“这是龙宫,我是东海龙王。你没有死,是我用还魂丹把你救活的!”
海花问: “我的渔郎在哪儿?”
龙王说:“你别急,先歇一歇,我带你去找你那渔郎。”
海花又问: “我的灯笼呢?”
龙王让蟹将拿来那个红灯笼,还给海花。海花接过灯笼,冲着龙王磕了个头,千恩万谢。哪知,龙王却起了歹意。他想:眼下玉皇大帝,正叫我给他选美人儿。我挑来挑去,送去几个,他都看不中。想不到今天竟碰上了这样一个绝色的美人儿。这回送给他,差不离儿!龙王想到这儿,对海花说:
“走,我领你找渔郎去。”
海花十分感激,说:
“你太好了!等找到渔郎,我俩回去,四时八节,给你上供!”
说着,她就提着红灯笼,跟龙王钻出海面。她正东张西望找渔郎,冷不防,龙王施了个法术, “呼”地一下把她带到天上。海花一看,眼前是一座金顶红柱的宫殿,上面龙飞凤舞,香烟缭绕,就吃惊地问:
“这是什么地方?”
龙王说:“这是天宫。走,咱们进去看看。”
“不,我不去!我要找渔郎!”
“你那渔郎,就在这天宫里。”
海花跟着龙王走进大殿。只见,正中高高的宝座上,坐着一位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老头儿,两旁站着头戴金盔身穿银甲的天将。一些披红挂绿的仙女,正在宝座前面,边舞边唱。龙王跪拜在地,恭恭敬敬地对那老头儿说:
“玉帝爷!小臣东海龙王奉旨挑选美女,前来叩见。”
玉帝仔细端量海花一番,手抚五绺胡须,连连赞美说:
“美哉!美哉!我就封你为‘天后’吧!”
说着,玉帝又命仙女捧来凤冠霞帔,帮海花穿戴好。海花经这一打扮,更加俊俏了。那些仙女同她一比,都自叹不如,抬不起头来。喜得玉帝手舞足蹈。他见海花手里提着个红灯笼,眉头一皱,说:
“我的天后!从今往后,全天宫的仙女都来伺候你,还用得着你自己打灯笼吗?快把它扔掉吧!”
海花冷冷地说:
“我宁可舍了命,也不能扔了这灯笼!”
玉帝眼睛一瞪:“为什么?”
海花说: “因为我还得用它照亮大海,去找我的渔郎呢!”
龙王生怕海花惹怒玉帝。他凑到海花跟前,小心翼翼地说:
“天后娘娘!今后,你陪伴玉帝,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你那渔郎,早就喂鱼鳖虾蟹了,上哪去找啊?我看,你就死了那份心吧!”
海花怒斥道: “告诉你吧!别说是玉帝,就是金帝、银帝,有多大的荣华富贵,我也不稀罕!找不到渔郎,我这颗心,永远也不会死的!”
海花说着,就用手猛劲儿地去拽头上的凤冠和衣服。哪知,这些东西,就象长在她头上身上似的,怎么拽,也拽不下来。她心头一急,就用手去抓挠自己的脸,想毁掉自己的容颜。玉帝一看,心中大怒。他吹胡子瞪眼地说:
“不识抬举的才女!快把她打进冷宫里去!”
海花被打进冷宫后,玉帝仍然想着她,每天都吩咐一个仙女到冷宫去劝说。一直吩咐了三百六十个仙女,整整劝说了一年,也没能使海花回心转意。
一天,玉帝带领众仙妃到外边游玩。路过冷宫门口,听见海花还在那里不断地呼唤着渔郎,不由勃然大怒,恶狠狠地说:
“不识抬举的刁女!她不是说不见渔郎心不死吗?
好!我就看看她那颗心到底能不能死!”
他喝令二郎神杀掉海花。把身上的皮肉骨头全喂天狗。只把海花的心留了下来,扔进下界的大海里。
海花的心真的没死。这颗心一落进大海,就立刻变成海花的真身:头顶仍然戴着金光闪闪的凤冠;身上仍然穿着五光十色的霞帔;手里仍然提着那个红灯笼。她踏波逐浪,不分昼夜地寻找渔郎。哪里海面上有打鱼的渔船,海花就会找到哪里。只要海花一到,海上就风平浪静,鱼虾也跟着来了,渔民们就会满舱而归;渔船要是在夜晚迷失方向,海花就会赶来引路,渔民们一看见海花的那个红灯笼,心里就亮堂了,再怎么黑的夜晚,也不会迷航。渔民们非常感激海花的恩德,都称她为“海神娘娘”。后来,渔民们为了纪念这个忠于爱情、热爱渔民的渔家姑娘,就在她住过的那个小渔村的海边上,修了一座“海神娘娘庙”。因为海花曾经被玉帝封为“天后”,所以这座庙宇又叫“天后宫”。
据说现在,每逢刮大风下大雨的夜晚,住在旅顺口海边上的渔民,还会听到从大海里传来一阵阵“渔郎啊渔郎!渔郎啊渔郎!”的呼唤声。渔民们都说,直到现在,海花还在大海上继续找她的渔郎呢!
如今,旅顺的“天后宫”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块石碑存放在旅顺博物馆里。但是,海花寻找渔郎的故事,却在渔民中间流传着。大伙都用崇敬的心情怀念着她。
(讲述人:张成林,男,八十二岁,旅顺元宝坊退休工人)
附记:据史料记载:旅顺口城内的天后宫,位于白玉山东南麓的海边上。规模颇为壮观,“一入寺门,有大舞台,高三丈.是旧时演戏迎神之所,两旁有钟鼓楼,高称之”;入..重门,中有甬道,侧为四间厅屋;由甬道入,“成一院落,正面大厅三间.两侧各三间,院中有乔木,浓荫满地,有 苔 藓、碧浸间阶,盆 景 假山,位置楚楚,左右列着大缸四个,蓄蝶尾金鱼无数、长可五寸许”; “正厅即供神之所……上列三龛,三世佛丈六金身,旁列十八尊者象”;甬道“上有楼,颇宏,大约娘娘即在是中。由佛殿降阶,正对甬道,门上石刻横额曰:‘极乐世界’”①
据柏芳著《旅顺天后宫轶闻》②一文中说:上文提到的娘娘,“即天后,又名天妃,俗称‘海神娘娘’,传说是位主管海上安全的女神。古时,船舶简陋,又无气象预测,航海很不安全。因此,沿海船主和渔民,来这里祈神赐福,络绎不绝。不仅本地人熟悉,也吸引不少外地善男信女,前来拜谒。一年四季,香火兴盛。”
天后宫建于何时?因年代湮没,无从查考。但据史料记载,“仅知自明代以来,先后重建四次。第一次重修是在明朝永乐丙戌年;第二次重修是在明朝嘉靖乙未年;第三次重修是在清光绪丙戌年;第四次重修,是在清光绪戊戌年。特别是第三次重修,扩大了庙宇规模,不仅祭祀“天妃圣母, ,还供奉佛祖释迦牟尼金身,使“如来菩萨诸佛殿参差掩影,。同时,庙宇的规格也升了级,成了‘其位盖国家公设之祠堂,非乡里私设之荒祠也’。”③
现在,旅顺天后宫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只剩下一块石碑尚存在旅顺博物馆。
1、简孟平: 《旅顺游记》;
2、见1980年第 3 期《海燕》;
3、乔德秀: 《重修天后宫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