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太调皮怎么办?我的老公不关心我怎么办?我的工作太多没时间学习怎么办?我们似乎陷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漩涡之中,寻找能解决问题的答案绳索,力图抓住绳索逃离漩涡。殊不知,一切都是枉然。
你用东西诱惑孩子得到暂时的安宁,可下一刻呢,当你手上有限的东西满足不了孩子时,该如何解决?
你用眼泪留住丈夫在身边,可他人在心不在,依旧低头玩着手机,没有一句关心或是安慰的话语,感觉心都被伤的拔凉拔凉的,可又能怎样?
你工作多,有人比你的更多,分秒必争的去学习,去成长,工作学习两不误。而反观你,一天下来确实有点累了,安顿好孩子后,想着有空了刷下盆友圈,逛会淘宝,看点娱乐八卦吧,最后到点睡觉了。日复一日,别人在不断进步,自己却原地踏步,心里慎得慌又能怎么办?
其实,一切答案都在自己身上。
应童老师说,不要寻求答案,让答案来找你。
怎么理解呢?我的浅显理解是,做好自己,成长自己,一切看似的问题都会不攻自破。举例说明:有的妈妈说自己的4岁孩子又胆小又没礼貌,见到生人就往自己身后躲闪,只是看看一句话也不肯说。在这里有两点,一是当妈妈在述说的时候已经给孩子贴了负面标签,认为孩子胆小没礼貌,二是自己不知道孩子的处事模式,其中与表象系统有关的可分视觉型、听觉型、感觉型和思考型等四类(具体的可以看我简书中大成模式的学习笔记第3课),举例中的孩子见到生人不打招呼只是看,其实是在观察,是视觉型的孩子。
我举的这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曾今的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妈妈,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因为这个事情在说教孩子。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把孩子看成了一个"问题"孩子。如果我当时懂得孩子是视觉型的,她本没有问题,我又哪来的问题需要解决呢?!我要学习,要成长,是因为不想再放同样的错误。
当然,知识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学以致用的。更多的时候,我们把自己装成一个修行人。比如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当事情一多,不满啊、抱怨啊、自怜自艾啊等坏情绪一毂辘脑全上来了,全部学的知识都抛之脑后,哪还冷静的下来觉察呢,哪还做的到发生什么,就承担什么。
记住,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别人的事我们不能越界,爱和支持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自己并绽放自己。老天爷的事我们不能强求,也无法抗拒,顺其自然就好。只剩下一个就是自己的事,自己去做,别人无法取代。
所以,当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发生时,告诫自己此刻正在修行时,冷静下来分析哪些是自己可以搞定的,哪些是需要支援的,逐一破解。如果你去聚焦问题,那问题就会对你有作用,是你许可问题对你有作用的,如果你聚焦创造,那创造就会对你有作用。
超越之道永远是你如何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