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333天,早晨起床,开车到晨练的地方,将近8点晨练结束,走到汽车旁,准备开车回家。
忽然看见汽车门把手上贴着一张收费小条,“坏了,怎么回事?停错地方了?被贴了罚单?”第一反应这样想着,再看看汽车,停在车位上呢。瞬间还想,难道因为“没停在车位的格子划线里,就差了一点点,停得不太正好”就罚款?
因早晨停车人少,车位多,不影响到别人,没太恰到好处地停正。但一想,这怎么会是罚款的理由呢?……想着,想着,伸手赶快撕下小条,嘿,粘的还挺牢,撕坏了一点。仔细一看,噢,汽车停车收费条。
我坐到车上,“噗嗤”一声——自己笑了出来,这一惊一乍的,自己吓唬自己。用微信扫一扫,不够停车收费的时长,费用是零。
边开车边想,这就是我的思维习惯,有了问题先想是不是自己错了,顿悟:自己乐观开朗、不怨天、不尤人的思维源头不就是“有了问题自然而然先想到自身错在了哪里”嘛。
晨练后脑洞大开,联想到许多,开着车,心情愉悦地想,今天的日更文就写“由收费小条想到的”,很有意义的一个点。
联想到我在工作上,曾任机关中层时,向机关办公室报送的所有材料和动态,一定要自己严格把关,不能报到办公室发现错误和问题,再由办公室修改,那你作为科长多丢人!
当时确实有一部分科室的材料,都是由科员写完,交给办公室,不合适时由办公室修改,认为办公室就是干这活儿的。
我不这样认为,所以当时办公室对我所在的科室非常赞赏和认同。
由于工作需要,我被交流到办公室任职,办公室把关所有科室报到办公室的材料和刊发到内网上的动态,尤其是登到内网上的动态,我篇篇过目审阅,然后上网发布。我想,如果出现任何差池,行业系统的人都可以看见,作为办公室主任,那可是你的责任啊。
等到我后来又有工作变动,分管几个部门,开始对分管部门的材料和工作细致把关,篇篇审阅,然后上报机关办公室和上级单位。我想,如果报送的材料有问题和瑕疵,你作为分管负责人,你是如何审阅把关的?你不怕别人笑话你吗?
多年来,在工作中,我一直就是这种心理和意识思维,对自己要求严格,所有和自己有联系的工作,若有任何差错和问题,我要负主要责任。也正因为这种思维模式,奠定了我所做的和我所负责的部门工作,都有着极其良好的口碑。
在家里也是一样,如果没有考虑周到父母的事情,父母不高兴时,我从来不会推诿给两个姐姐,我会反思和内疚,我怎么就没有想圆满做周到呢?这是我的责任,以后不可以再有同类错误和问题发生。
在和朋友相处时,不管是出去游玩还是合力做一件事情,我都会一马当先,主动计划安排,做足准备,如果最后有了瑕疵和问题,我觉得都是我没有考虑周到所致。
这是不是当今年轻人所说的“懂事”?看到网上有人说,一定不要做那种太“懂事“的人,这样你会忍受很多委屈。
我不这么想,孔子曾曰:“不迁怒,不贰过”,这是一个人非常优秀的品质,如果能坚持以这种优秀的品质去做事,你将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好成绩,赢得好口碑。
边写文边思考,这种思维模式是否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和所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环境有关?尤其是原生家庭,应该是有联系的。
年轻时父母管理严厉,从不娇惯我;父亲对家庭对事业极其负责,言传身教了我;父亲做事严谨认真,追求完美,潜移默化影响了我。
家里没有男孩儿,是生活在农村的父母的遗憾。自我成人起,就经常想“为什么我不是男孩?如果我是男孩儿,父母该多高兴啊!”
父母的遗憾,我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弥补,所以一直在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力所能及之事,使父母为有我这样的女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弥补父母的遗憾。
后来上学、上班,遇到许多优秀的用心做事、有强烈责任心的人,可能自己骨子里有这种传承,所以非常欣赏这类人,默默地向他们学习,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这种思维模式。
所有的事情,带着责任心,多向内求,“不迁怒,不贰过”,心态平和,阳光积极,就会得到圆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