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家长抱怨,孩子上课、学习注意力老是不集中,尤其是在帮孩子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而孩子的思绪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还有就是孩子太没有记性了,同一个问题、知识点,跟他说过多少次,讲过多少遍,结果呢,他从左耳朵进,从右耳朵出,就是记不住。我们家长朋友们都应该听过或给孩子们讲过这个故事:“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个故事出自《孟子·告子上》,由此可见,在孟子那个年代,学生上课“走神”、“溜号”的现象就存在。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我们的孩子上课“专心致志”,而不至于“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注意力以及注意力与记忆力的关系。注意力,是指将心理活动集中指向一定事物的一种能力。这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的开端。只有注意到什么,才能够感知、记忆和思考着什么。我们通常所说的全神贯注地听讲,聚精会神地做实验,以及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都是“注意”的表现形式。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到,就是指集中注意力。因此,要提高记忆力,首先要提高注意力,只有集中注意力进行记忆才能记得住,记得牢。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建议供朋友们参考: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用极大的学习兴趣来鼓励孩子提高注意力,兴趣是一种强烈的兴奋剂,它对提高专注力卓有成效。比如孩子们学习、看书时容易走神,而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玩手机上的游戏时,却能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同样对待学习和读书也是一样,当我们孩子们对学习和读书有了浓厚的兴趣时,不但能专心致志,而且会愈学愈有意思,对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籍也会历历在目,印象非常深刻。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常常爱用“忘记了世界”这句话来形容他读书时专心的程度。“忘记了世界”,必须对所读的书发生兴趣,才能在读书时整个身心投入其中。所以兴趣越浓,做事的专注力就越高,同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也越牢固。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我在之前的问答中进行过详细解答,在此就不再赘述,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浏览我前面的文章。
第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记忆习惯。用良好的学习习惯来保证孩子学习时的注意力。就那读书来书吧,一旦养成了专心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当你捧书本,精力就会自然而然地集中起来。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小时候很贪玩,别的孩子把课文背熟都出去玩了,他还没读熟,后来他把自己关在房里,强迫自己静心读书,不背熟不出去,坚持下来便养成了潜心研读的好习惯,终于成为博古通今的大学问家,写下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第三,指导孩子科学用脑。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高度集中注意力于某个问题上,时间久了就感到精疲力竭。这时,应当休息片刻,或转换学习的内容,使原来的脑细胞得到休息,而让另一部分细胞兴奋起来。比如,孩子做了一小时数学题,我们可以适时提醒孩子,换成语文、英语等文科知识。如果能培养孩子自觉地、有计划地转移注意力,就能使注意力保持得更长久一些,学习、记忆效率也能更高一些。
第四,介绍一个比较有效的专注力训练方法:舒尔特方格训练法。舒尔特方格是全世界范围内最简单,最有效也是最科学的注意力训练方法。通过舒尔特方格训练,不仅可以培养注意力集中、分配、控制能力,拓展视幅,加快视频,提高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定向搜索能力。具体操作是在一张方形卡片上画上25px×25px的25个方格,格子内任意填写上阿拉伯数字1~25等共25个数字。训练时,要求被测者用手指按1~25的顺序依次指出其位置,同时诵读出声,施测者一旁记录所用时间。数完25个数字所用时间越短,注意力水平越高。其原理是在寻找目标数字时,注意力是需要极度集中的,把这短暂的高强度的集中精力过程反复练习,大脑的集中注意力功能就会不断的加固,提高,注意水平越来越高。
另外,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还可能是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高度的紧张和焦虑,从而导致了专注力低。同时,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也可能出现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还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同时让孩子学会自我减压,适时做一些放松运动。
上述建议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如有不同意见或更好建议欢迎留言讨论,也可以关注本号,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