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蛛网膜下腔,是个位于颅腔和椎管内的、包裹脑和脊髓的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自然腔隙。
各种原因导致的、蛛网膜下腔的血管的破裂,会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内出血,称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简称蛛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脑外伤。
自发性的蛛血,通常是个灾难性事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自发性蛛血,大多由颅内囊性动脉瘤破裂所致。
动脉瘤性蛛血的发生率,为6~16/100,000。
动脉瘤性蛛血发生后,蛛网膜下腔内再出血的风险很高:第1个24小时为3%~4%,第1个月内每日为1%~2%。动脉瘤再破裂后导致的患者死亡率估计为70%。
修复动脉瘤是预防这种灾难性再出血情况的唯一有效手段。
流行病学
据影像学检查和尸检病例系列研究估计,在无共存疾病、平均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1:1的群体中,颅内囊状动脉瘤的患病率为3.2%。
其中,有20%~30%的患者为多发性动脉瘤。
动脉瘤好发于女性,患者中女性占54%~61%。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患病率增高,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可达2:1,甚至更高。
危害性
大多数动脉瘤,特别是小的动脉瘤,并不会破裂。
现认为,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死亡,占人口总死亡数的0.4%~0.6%。约10%的患者会在到达医院前死亡,只有1/3的患者在治疗后获得良好结局。
分布
约85%的颅内动脉瘤位于前循环,主要在Willis环。
常见的部位包括:前交通动脉与大脑前动脉交界处、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界处,以及大脑中动脉分叉部。
后循环部位通常包括:基底动脉尖,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交界处,以及椎动脉与小脑后下动脉交界处。
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及其各自的分支,支撑着人类大脑的血供。
如果把这四条动脉,都比喻成大树的话,那么大树分叉的地方就容易长动脉瘤。
未破裂脑动脉瘤
未破裂脑动脉瘤,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对邻近神经结构的压迫效应,或可能因其他指征,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时,被偶然发现。
这些动脉瘤,在理论上,存在着破裂和蛛血的风险。
未破裂脑动脉瘤何时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
危险因素
在一般人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估计约为3%。
在一些遗传性综合征患者中,颅内动脉瘤形成的风险较高,包括: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和(Ehlers~Danlos syndrome)、和多囊肾(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等。
除此之外,颅内动脉瘤家族史,也是危险因素。
非遗传性的危险因素,则包括:高血压、和吸烟。
临床特征
大多数的未破裂动脉瘤,是在做神经影像学检查、或筛查时,偶然被发现的。
未破裂动脉瘤,偶尔会引起头痛,还可能引起压迫性症状,例如动眼神经麻痹,例如,一侧眼睛睁不开。
影像检查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CT血管造影(CTA),看起来能查的出直径≥5mm的动脉瘤。
传统血管造影(DSA)更为敏感,但存在操作风险。
治疗方法
动脉瘤的最常用治疗,是手术夹闭、和腔内弹簧圈栓塞术。
治疗指征
建议治疗: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的、直径>7~10mm的、非海绵窦内颅内动脉瘤,进行治疗;
建议随访:对更小的动脉瘤,则建议观察和监测。
颅内动脉瘤患者应接受监测,评估有无动脉瘤生长、动脉瘤复发和新的动脉瘤形成。
未破裂脑动脉瘤何时治疗的详细推荐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偶然发现的、小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一般不需要治疗。
对于大的、有症状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治疗决策应个体化!
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进展情况、可用的治疗方案。高龄患者治疗的风险高,期望寿命短,这一点在所有患者中都应该要考虑到;基于这一点,对年龄大的、无症状的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患者,适合观察。
需要尽快治疗的
①直径≥7~10mm的动脉瘤,都需要积极考虑治疗。
②有症状的、任何大小的、位于硬膜内的动脉瘤,都应考虑尽快治疗。③有过动脉瘤性蛛血,且已治疗结束的患者,如果发现有共存的、或残留的动脉瘤,则无论动脉瘤直径大小,都应考虑治疗。
④那些位于基底动脉尖部的动脉瘤,具有相对较高的破裂的风险。
⑤<50岁的、既往无蛛血的、偶然发现的、<7mm的小动脉瘤,应作考虑治疗。
可以观察随访的
既往无蛛血的患者,偶然发现的、<7mm的小动脉瘤,该患者出血风险似乎很低,因此一般提倡观察而非干预。
选择治疗的时候,要把患者的年龄、已有的疾病、以及治疗的相对风险进行全盘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