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买水果,看到一位很熟悉的老奶奶,很像台湾老阿嬷,于是产生亲昵感,遂近乎哀求地砍价,希望对方便宜点。
现如今想想,自己明明感觉不自在(不是我一贯的做法),也不在乎这点让价,似乎只是在寻求过往熟悉的人的宠溺和偏袒,
我看到,背井离乡、外出求学、孤立无援的自己,看到熟悉的台湾阿嬷,萌生一种依赖,觉得很没形象、受到了侮辱,自己带给自己的侮辱,软弱又不会拒绝。
以后,询问价格,
价格合适:符合你对物价的敏锐、本月预算安排等;
价格超出我的购买意愿/承受意愿,陈述客观事实——买不起,不贬低商家商品、也不对对方可能虚报价格进行道德审判,不要花时间去质疑对方定价合理性或者城市性。也不用这种质疑去砍价。
要求对方价格做出变化,一定要有别的理由——例如,多买一点,接受瑕疵品、库存品,临近保质期限,提供什么东西做交换。绝不可【毫无有利于对方的合理理由】的要求对方凭空降低价格。
年轻人不讲武德,
这好吗?
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