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楚世家》:“初,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锺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锺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闻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因建母家攻楚,遂灭锺离、居巢。”
这事在《吕氏春秋.察微》和《史记.吴太伯世家》中也有大同小异的记载,但《史记.楚世家》的记载最为生动,司马迁在短短四句话中连用四个“怒”字,将这件因怒相争、因怒而战的事,叙述得曲折有致而又简洁明了。
这则近乎白话文的故事,说的是吴国的边境城镇卑梁和楚国的边境城镇锺离相互接壤,两个城镇之间并没有明确划定和清楚标记的边境线,两边的民众也经常你来我往,平时大家并不觉得是生活在两个国家。但有一天,卑梁的小孩和锺离的小孩都在交界地方采桑叶,有一棵桑树长势特别茂盛,两边的小孩子都想占为己有,于是为其归属权发生了争吵,并打了起来。小孩子之间打架,本来也不算什么事,不管输赢,各自回家也就算了。但没想到的是,小孩回家后,给各自的家长添油加醋地说了,家长们却忍不住了,都想找回面子,于是两家小孩子之间的打架,便变成了两个家族之间的“交怒相攻”,变成了一场械斗。械斗也就罢了,更没想到的是,锺离这家人把卑梁的一家人,全部都灭了!这事就闹大了,卑梁的地方长官很愤怒,要站出来为自己治下的百姓出头,于是派出地方部队进攻锺离,两个家族之间的械斗,就这样变成了两个城镇之间的战斗。楚国的老大听说了这事,那还了得,也很愤怒,于是派出自己的国家部队,把吴国的卑梁给踏平了。吴国的老大听说楚国出动了国家部队,也为之大怒,马上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由吴国的公子“光”率领,打着为楚国前太子“建”的母亲家族复仇的旗号,进攻楚国,不仅灭了锺离,还顺便把楚国的居巢也占领了。两家小孩子为几片桑叶而发生的打架事件,就这样变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事有些好笑,却让人笑不出来。我们若是经常看社会新闻就知道,这种类似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生活中时有发生。若是寻绎历史,也不难发现,有些历史事件甚至国际争端,也是这样由“几片桑叶”也引发的。历史看似冠冕堂皇,有些时候却是一地鸡毛。
司马迁在这则故事中连用四个“怒”字,我猜想他是想告诉人们,制怒忍辱,于人、于家、于国,都很重要。也就是常言所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局”。《吕氏春秋》记述这则故事,其目的则在于要人们“察微”,要善于见微知著,其“高大上”的结论就是:“凡持国,太上知始,其次知终,其次知中。三者不能,国必危,身必穷。”
见微知著,历史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