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看完了《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第一个感觉就是,整个人都恍惚了了,处于一种严重的精神分裂状态中无法自拔。我比较迟钝(也可能是阅历太少),看到结语“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时半会儿竟然没有那种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通透感。
在此先说一句,定力不够的先不要轻易尝试看这本书。我自认为定力……呃,不好。唉真是。
这本书号称是国内第一本精神病人访谈录。我先看了看推荐语,发现真的是具有颠覆世界观本事的书。作者自己都把自己当成案例放进书里了,说,自己有四个人格,他的心理医生朋友说。你也是个神经病。然后又一个朋友说。其实人人都有精神病。
我之前一直自称是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因为自己本来就觉的自己和周围人格格不入。也许负负得正以毒攻毒就正常了呢。结果,结果!更了不得了。
这本书的作者,从记录的时候,并没有先用“病人”来标注每个人。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病人冷静地说,我知道你们说我不正常。还有一个说,我才是正常的,你们都是疯子。
看到这句话我冷汗出了一额头。因为,我之前就是这么想的。也许谁正常谁不正常只是因为我们数量多,我们就把大部分人的存在状态定义为正常,而他们是不正常。如果他们占了多数,也许我们才是疯子。
发现自己的想法和精神病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实在是件惊悚的事情。但这只是一个,更惊悚的事情发生了,很多疯子的想法,都是和我不谋而合的,有些我没想到,但是他说,我还觉的挺有道理!而且……还挺佩服。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一同学说,他看完想自己去疯人院看看了。
是的,不少精神病人知道,在你们看来,我是疯子;他们逻辑严密,聪明非常。量子力学,宇宙,哲学,萨满宗教,玛雅史前文明,都有涉猎。都以为理性不会让人失控,知识让人向前,这些人活生生的扇了世界一个耳光。当然,看来量子力学,物理,是真的能难到让人疯了的……好了这是个玩笑。还有一个生物学家,他疯了两年又好了。这个我还挺感动,因为他是思考科研问题的时候疯了,后来想通了,就不疯了。还有一个坚持认为自己是一本书里的角色,同时也是作者的人,也是治了两年出院了,可是,他在两年前说了,书中的内容是他将在两年后出院。
我要承认吗我也曾经思考我是不是一个书里的角色来着!不过这个是看《苏菲的世界》看的。再次警告,这两本书都是好书,但是不要连着看!《苏》能看得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天》能直接看得你山水不分。
也有患者是为情而疯的。妻子死了,他经受不了打击,四处找尸体研究复活术,说,我不管活过来的是什么,我知道是她就行。
这一刻我热泪盈眶。
所以为什么会看到感觉自己精神混乱?因为你忽然意识到,疯子不是不正常,不是傻子,他们是以另一种方式活着,他们眼前的世界和你不一样,仅此而已。可是,谁眼中的世界又和别人都一样呢。他们只是选择了更加不一样,也许直接把心灵,或者精神打成碎片,但是却有什么还在粘合着。是聪明也好,执念也罢,坐在他们对面聊天的时候,到底谁是疯子还真不一定。
完了说出这话我可以直接入院了。
为什么把天才和疯子放在一起聊?也许是因为二者的共同点就是对自己世界的偏执吧。看着那些高大上的理论,我有种错觉,也许是因为我不够高端才被认为是正常的。尤其在看果冻宇宙论的时候,说到人的意识是里面的气泡,我想,这是不是死了就可以看看“果冻”外面是什么了,再翻下一页,有两个人听了她的话自杀了,一个还是精神科的医生。
……得,话不能乱说。我当机立断给另一个看过的人发消息,你要救我我快自杀了。他拍马赶到,和我出去吃了顿火锅。
他说要看理论的证据,我不信证据什么的,我觉得这也算一种偏见。你要证据,就证明你不信,你都不信了我就可能得解释百八十遍。科学论证是严谨,平常说个话你这么较真是作。
等会儿。平常说话。
啊,是的,平常说话。对他们来说,就是平常说话。既然是平常,何必去纠结谁是疯子。规则什么的,谁定的,有区别吗?在虚无缥缈的领域,我们要允许有人不一样。
这只是目前的想法。等我明白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也许会再写一篇,也许,就不了。
原因啊……你知道妙不可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