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吃鱼,吃了无数次,但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带鱼。
卖带鱼的是个中年妇女,她推着的自行车后座左右各挂一个编织框,站在街中心,顶着烈日不停的吆喝,时不时擦擦脸,舔舔嘴,仿佛想把流下了的汗喝回去,我奶奶刚凑上去就来了个妇女,二话不说就称了二十多块钱的,说孩子爱吃,我奶奶未读过一天书,她对很多事情的判断都来源于别人怎么样怎么样,但带鱼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奢侈品,我们母孙俩独自生活,日子很清贫,基本地里长啥我们吃啥,二十多块钱换成种子撒到地上的话我们一年都吃不完。犹犹豫豫,奶奶终于砍掉今天所有采购计划换成一份带鱼,我因为没吃过带鱼所以对带鱼没有太多感觉,一路上奶奶惴惴不安,生怕被别人骗了,走两步就要打开袋子看看带鱼,大概走了十米远被一位卖豆腐的妇女拉住,她告诉奶奶刚才过来买带鱼的是托,奶奶又问:那她的带鱼到底怎么样?卖豆腐的妇女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奶奶思索良久终究觉得是自己被骗了,她的理由很简单,要是好带鱼还需要找托吗?于是奶奶又回去把带鱼给退了,好在这位卖鱼的妇女为人厚道,虽然面露不悦但也原价退还给我们了。奶奶带着我接着朝前走,最终停在一个鱼贩面前,不同的鱼有不同的价格,但差异最大的还是死鱼和活鱼,其中一条鱼因氧气不足开始肚子朝上,眼珠泛白,奶奶跟鱼贩讨价还价,希望把这条半死不活的鱼按照死鱼价格卖给我们,鱼贩用手戳了戳鱼还有一点反应,因此坚决不同意。奶奶拉着我在街上又走了一圈并安慰我说那条鱼撑不到十一点,等死了我们再去买,但一直等到街上的人都散的差不多了鱼还坚挺的活着,再这样下去我就要累死了,于是我蹲在鱼缸旁紧紧盯着这条鱼,盼望着它赶紧死去,那是条好鱼,个头又大又肥,但就是不愿意死去,最后鱼贩终于看不下去,按照死鱼价格卖给我们,我清楚的记得这条鱼八块钱,我跟奶奶敞开吃也得两三顿才能吃完,一路上奶奶欢快的瞪着三轮车朝家赶,一来庆幸自己没有上卖带鱼的当,二来庆幸自己按照死鱼价格买到一条活鱼,在鱼贩手中时奶奶觉得这是一条基本死掉的鱼,但是买到手中后又觉得这是条活蹦乱跳的鱼,只是天热,鱼有点不舒服。后来我到城里上学校偶尔能在食堂吃到带鱼,带鱼又腥又硬,我回来跟奶奶说带鱼不好吃,奶奶满眼心疼的说你们学校不会做饭,带鱼的肉是最嫩的。从此带鱼成了我心中的一道疤,我脑海里永远记得奶奶掏钱买带鱼时候的窘迫和小心翼翼,也记得我蹲在鱼缸前等鱼死掉时奶奶心疼的眼光。小时候在奶奶的庇护下不知道穷的滋味,长大后才知道在这样穷苦的生活中奶奶要咽下多少心酸和委屈。长大后我通过网购方式给奶奶买了很多生鲜,每次都会买一份带鱼,有次我突发奇想问爷爷,带鱼好吃吗?爷爷笑着说:带鱼当然好啦。尽是满足!
我至今还是没吃过奶奶做的带鱼,但是它在我记忆中有了最难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