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存在形式
只能是流浪
驻足得太久
容易禁锢思想
思想的止步
预示着灵魂的夭亡
诗人的存在形式
只能是流浪
行至绝境
(绝望的或绝妙的)
方出绝唱
诗人的存在形式
只能是流浪
(像个苦行僧一样)
娇生和惯养
都经不起生命里的风霜
写在2015.5.25 济南
中学时代那几年,也浅浅地读了几篇诗歌,总觉得有些话想说。但终究还是冻藏在了心底。因为总觉得自己太年轻,太肤浅。再一个就是无人可说。
百般感顿,思绪万千,想要写成一部小说的瞬间凝练出三五八行。还要怎么说呢?大部分人可能是想百般称赞,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只蹦出俩字:牛逼!还有一部分可能懂,也可能有更多的点评,可那些诗人早已长眠。剩下的早已就像个机器一样,一天好几篇,成了印刷“诗歌”的机器,几天就出本书,俩月出一套。
没有职业诗人!
在家里面对墙壁和一个窗户,跟井底之蛙无异,哪来的创意和灵感!写出来的都太假了。
已故汪老有言:“先逢绝境,后出绝唱。”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最早是读汪国真老师的作品的。一读就是中学时代的7年,大学时代的四年,直到去年汪老溘然仙逝,我便把基本他的几本诗集都放在了箱子底儿。
我开始试着看别人的诗。顾城,海子……他们的身世同诗歌一样,令人着迷。也让我对诗歌望而却步。我觉得诗人应该有诗意样的生活,而不是……
再看看其他人的吧。整本整本的诗词,翻来翻去索然无味。只有个别喜欢的句子。最搞不懂的是一些描写女性及男女密事的粗言俗语言也成了“诗歌”,其作者也堂而皇之称之为“诗人”!
我干脆走出了诗歌读物区,来到儿童读物堆里,翻来几本儿童睡前小故事来治愈一下自己的眼睛和内心。
决意不再多看别人的诗集了。
汪老还有言:现在缺少好的诗歌的原因不是因为诗人太少,而是因为太多。
汪老去年也走了。这一走,成了绝版,成了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