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是一种思绪、念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我们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交流协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相应的情感甚至是与完全不曾接触的陌生人。又因伦常及关系远近的不同,我们每个人可能富有亲情、爱情、友情或是恨意、愁绪。这些都是我们作为“人”的特有组成,在我们的人生中起着微妙而美妙的作用。
“情”之一事并非人之独有,凡动物皆存,如母兽对幼崽的舔犊之情,这是天性。但“情”一事的定义和表白却是人类的独有,于人类而言不只有真实的内容还有无限的表达形式。这是我们愉悦和悲伤的基本来源。
人应当是有“情”的生物,因此我们有意或无意地被“七情六欲”所驱使、禁锢,甘享着其中的滋味。虽然我们一生中常因“情”而起伏折腾、苦闷、悲伤,但若真没了它则生活失了情趣和自然。
全体国人对于“私情”的追求始于近现代,此前如宋代理学宗师朱熹就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性”,就极端地要求禁锢个人的情感需求。由此上溯历史,我们可知我民族自古以来极少宣扬儿女私情等一般个人的情绪,我们的传统总是要求人们特别是有识之士应养成的是关于家族、民族的大义,无小情只有大爱。因此儒家入世则要求儒士们秉持“天地君亲师”以及由此延伸的“三纲五常”原则;道家之人则出世要求摒弃一切欲望希冀超脱自身融入自然实则是他们对人对己的绝情绝爱,当然“大是大非”、“大情大爱”还是要被宣扬坚持的。故《道德经》第五篇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告诉我们:修行到极限的“圣人”已经没了私情,在他们的视野里、心思上只有种族或者生命的整体概念,没有了具体种类的分别。“圣人”们只有对于生命的大爱而无对具体之“人”的私爱,具体的“人”在“圣人”的感知中如同作为祭祀用途的“草狗”无有差别。“圣人”们的处世原则是:中立、公正、顺应天道自然。
因此我大胆的认为“圣人”们应都是孤独无趣的。或许他们有着悠长的生命,但实质上他们早已没了真正的自我。他们只是宇宙大道的化身,执行的是天道运转的规律。
普通的人是最有乐趣的,我们有生有死、有始有终,对于趋势和结果我们或许不能把控却能参与,区别只在于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对于过去怀念、对于未来期待但世事留给我们的更多是遗憾,尽管一切无常可我们依然享有着无数快乐和幸福。
我们在生命的行进过程中会产生无数的情感细节,我们因此而丰富。无论是极度的喜爱还是无比的仇恨,只要完全的表达出来于个体而言都会得到极大的情感释放和满足。
我个人有个经验:以前逢妻子生日、情人节之类的节日,我内心想表达感谢妻子对于我的理解、包容、信任和支持之类的内容还想浪漫点说上一句“我爱你”,可往往都是事到临头就完全无法表达,不是在徘徊中错过了时间就是只敢于通过短信、微信的方式表诸于文字。此前文字也只敢表露那些过场或者客套的感谢之言,对于纯粹爱情的“我爱你”却一直羞于表达,因此那时候过节反而成了我内心的负担,整天里惦记着这个事情,没做好又后悔,总之内心很复杂。这两年或许因为年纪渐长,脸皮也厚实了,虽然于妻子当面说“我爱你”的次数还不多,但至少每次生日、节日还是敢于表达这种情绪了。而且这中表达会让我的内心特别舒适,仿佛得到了某种洗礼和抚慰,做了一次真实的自我,是自我人性的认知和完善。
对此我觉得要让自我得到真实,要让内心体味到最真实的喜悦,我们就应该敢于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于父母、妻儿以及一切仇恨、憎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