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传统儒家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无数读书人趋之若鹜,穷经皓首,十年寒窗,为的只是“一朝成名天下知”,古时候比现在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科举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如果博得功名,自然风光无限,但绝大多数都没这么好的运气,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落榜生。
科举从隋唐开始,黄巢是这个制度的痛恨者和受害者。黄巢家世代以贩卖私盐为业,他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也不错,粗通笔墨,小时候就有诗才。五岁时侍奉祖父,便可对诗。黄巢脑子好使,但曾几次应试进士科,但皆名落孙山,于是他满怀愤恨地写了那首著名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可以看出,黄巢是有才的,他丝毫不怀疑自己的才华,而怪罪当时的制度,正是因为考试的失利,黄巢对大唐李氏王朝表示强烈的抵触情绪,憎恨异常,不久之后正赶上大唐连年灾荒,不少人饿死了,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黄巢看准了机会,募众数千响应河南人王仙芝起义,自号“冲天大将军”,人称“黄王”。黄巢身边由此聚集了一大批“天涯沦落人”日后都成为黄巢军中的“笔杆子”和智慧人物,奠定了黄巢起义的人才基础,许多讨唐檄文都出自这些“高考落榜生”之手。
黄巢的起义军发展迅猛,很快就占领了东都洛阳,次年拿下长安,并建立农民政权,定国号为“大齐”。黄巢还把唐帝王的陵墓挖了,给普之天下的落榜生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再来说说另一个有名的人物——天王洪秀全。他原名洪仁坤、洪火秀。与黄巢一样,也是屡考不中,到起义时仍是“童生”,连个秀才也不没有考中。比黄巢更为尴尬的是,洪秀全竟然是六试不中,愤愤不平之余说——“老子不考了!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士吧!”还把村学里面供奉的孔子的牌位举起来砸了。他也写下了一首反诗: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因为一事无成,太受打击了,于是他晕倒了,大病一场,在昏迷中据说他梦见一位老人,对他说:他是奉上帝旨意,前来人家斩妖除魔的。从此最终创立了拜上帝教,后来发展成太平天国,改变了清朝的历史。
同病相怜。后来的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豫王胡以晃、文臣卢贤拔、曾剑扬、何震川等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也都是与大清王朝科举的失意人。
1853年3月,太平军便攻占了南京,易名“天京”,洪秀全在此定都,定国号为“太平天国”,自称“天王”。称天王后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恢复高考”——设太平天国自己的考场,给天下失意者提供金榜题名的机会。不只开了男科,洪秀全还开了女科,破天荒地让从来与科举无缘的女生,也走进考场了。
这两位是因为科举而痛恨统治者把国家搞的天翻地覆的人,下面说点比较温和的。著名的落榜生大都集中在明清两朝,各位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那部《唐伯虎点秋香》更是将这个人物推向顶峰。看似风流不羁、才华横溢的唐伯虎,其实是个非常悲剧的人。
以他的才华,金榜题名不成问题,可是却涉嫌考试作弊,在那个时候作弊是重罪,于是唐伯虎被剥夺了考试资格,永远与科举无缘。一生不能参加应试,这在古代可是沉重之极的人生打击。但唐伯虎因了这次打击而摆脱了科举制度的束缚,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才子画家。留下了那首著名的《桃花庵》: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酒醉酒醒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历史上著名的落榜生还有很多,比如大才子徐渭,《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枫桥夜泊》的张继,还有写《西游记》的吴承恩等等。就是现代,马云,俞敏洪等都是落榜生。
落榜,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挫折。而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失败者,是在挫折中焦虑、消沉、甚至绝望;成功者则在挫折中磨砺、积累,乃至爆发,实现茧蛹化蝶般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