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从容的成长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妈妈向我推荐了这本书,然而买来很久连包装纸都没拆,那时只觉得它黄色的书皮真好看,放在书架上真精致,一直到疫情期间才拆开了它的包装纸,一边赞叹:这书皮颜色可真好看,它的故事一定也像这颜色一样好看。

看了好几页只觉得,通篇脏话,主人公事事不满又四处碰壁,看谁都是伪君子或蠢货。

“这真的是我能看的吗”

“这会不会对我的想法和语言有什么影响”

我深知自己是一个很容易被外部环境书中世界影响的人,所以一连串的疑问在我的心中荡漾开来。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看完了整本书,依然没有平复我疑惑的心情。

大概能看出是一个怀有理想的青年,不屈服于现实,却又用着十四五岁幼稚的方法在与现实抗争,这些方面上他和我又有几丝相似之处。

这个星期又想起这本书,就将它二刷了一次,并翻看了一些图书的创作背景和其他人的心得体会,早该想到的,我所看出的只是冰山一角(插一句题外话,看书我个人还是偏向多读几遍,多思考一些)。

再想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想来也是自己被象牙塔保护的太好了,自己虽然谈不上努力生活,热爱生活,但生活确实幸福美满,在家里被家人捧在手心,在学校欣赏阳光和树影,大一没什么学习压力,总觉得未来前途也都很遥远,很难理解那种愤怒与迷茫,但我忘了,那个主人公也不过是个小孩子而已。

可能当时正处在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未来一定会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人物的阶段,但慢慢成长,慢慢被现实打磨,慢慢听着身边年长的人告诉自己,大部分人都这样认为,而且大部分人都会碌碌无为,平庸一生,但我们依然要保持自信,保持对现实的不服气,有些时候就需要一些不切实际的野心才能办成大事,只是需要认清自己,哪怕没成功,也不要一蹶不振。

世界上有很多事,是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的,比如天赋,比如资本主义幕后的黑手,比如大量的被抛弃的儿童,但,笨鸟可以先飞,团结的民意可能战胜资本,被抛弃的儿童也能感受的家的温暖,我们可以认清世界,但我们不能无所作为,不能就此放弃。

也许,学会在发现自己不是儿时梦想中的自己时,不要丢掉野心,学会在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的事情面前认清世界,学会在认清世界后依然努力生活时学会包容,就是人生的成长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