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年华》观后感

写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在想到底是写观后感?还是写读后感?犹豫了一下,写成了观读后感,又默默地把读字去掉了。之所以对一个名字,有了这么多的想法,是因为看剧在前,买书在后,然而至今都已时隔多年。未曾翻书,想看看记忆里的《似水年华》是否依如当初给我的感觉一般。

黄磊、刘若英,曾经都是我相对来讲比较喜欢的两个演员。2003年的夏季,对着电视随便晃着遥控器,看到了一个犹如水墨画卷的江南水乡的画面,顿时把我吸引住了。也许就是因为生于东北,少了南方女子婉约的柔软,所以江南水乡与我,多了一层吸引力。

从此以后,一部《似水年华》让我每天准时准点守候。23集结束,让我记住了乌镇这个小桥最多的水乡,也成了我今生必去的地方;还有一个未曾想到的好处,看完了几乎每集都有下雨镜头的剧之后。对于生活中,无论是瓢泼大雨还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我都不会感觉烦心,(因为曾经很不喜欢下雨天)一直到现在,面对下雨,我也能乐在其中。

剧中文(黄磊扮演)是硕士毕业之后,因感情挫败,从此留在小镇里的东山书院里修复古书,以平复自己的内心伤痕。而英(刘若英扮演)是来自台北的时装设计师,为了取景来到东山书院。由此,两个人在东山书院里的一排排书架中,不期而遇、一眼万年……

世间最美也最不易碰到的一见钟情,被文与英,演绎的淋漓尽致;然而拍摄很快结束,英必须返回台北,那里还有和她相恋十多年的未婚夫在等着她,而他们也准备结婚了。临走时,英给文留下了自己最喜欢的CD《钢琴课》。从此,书院里整日回荡着伤感迷离的音乐……陪伴着文等着英。没过多久,桐乡乌镇与台北有个文化节交流活动。养育文的齐叔将赴台的名额让给了文,让文到台北,能够解开自己的心结。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吧,交流活动结束后,文与同伴一起在台北街头游荡,心不在焉的文突然看到马路对面的婚纱店里,英与她的未婚夫正在试婚纱,看到新娘打扮的英,文彻底绝望。相爱却不能相守。让知道结局的观众,至今意难平。

回想当初,在《似水年华》的新闻发布会上,黄磊说他和刘若英之间是在爱情、亲情和友情之外的第四种感情。至于到底是什么感情,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而刘若英说:黄磊太好了,好到舍不得和他成为男女朋友之后又分手,希望我可以跟他成为一个非常能够交谈的一种精神上的伴侣的话,我反而觉得那是可以维持很久很久的。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也许并不是爱与恨,而是彼此擦肩而过却“相忘于江湖”;或者是经常被爱而不得的人挂在嘴边的那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并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能说一句我爱你。”

而在2004年,刘若英在《原来你也在上海》的演唱会中说:“有一个男孩给我打电话,他说他就要结婚了,假如我不同意的话,他就不结了。我说,祝福他。”这个男孩是谁我们不知道,不过,在两天后的3月8日,黄磊和孙莉注册结婚。

就像张爱玲所说“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黄磊最终也不能免俗,但不可否认的是,黄磊和刘若英及黄磊的妻子孙莉都很优秀,但是人世间谁和谁先遇到,不是人力能够控制的。

所以,是否爱过已不重要。毕竟现在的黄磊和刘若英都已有各自的家庭,而且都很幸福美满,这才是最重要的。

《似水年华》告一段落后,两人不再有合作,不管是为了避嫌也好,还是真的没有好的剧本也好。只要他们知道彼此安好,也未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觉得遗憾,但是,在年华似水流的人间,珍惜眼前人才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