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和我说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听好之后,我想到了看电视,有些演员入戏很深,也很自然,真情表露,让观众看得也很入迷,感受角色的悲欢喜怒;有些演员拍出来就是,一眼就看出在演戏,痕迹过于深,用力太猛。工作生活中也是,可能有些人难得抓住机会可以和领导或者老板一起开会,活动,或者谈话,就想尽可能表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出来。我觉得初衷一定是好的,有上进心;但是表现和演戏一样,需要去合适的呈现,过犹不及真的需要去留意,有时太用力的表演可能还不如什么都不做,以不变应万变,反而可以更好的把握时机。问问题,分享自己的经历是很好的做法,关键要在合适的时间,问合适的问题,分享合适恰当的经历,不然会让人感觉不够礼貌,不够专业,给人跳梁小丑的错觉。而错觉一旦产生,造成的影响可能不是你短期能改变的。Perception是双刃剑!适度,适量!
又说到邮件这回事,不管中文还是英文,审题都很重要,这是抓住要害重点的前提!就像小时候考试一样,回答问题一定要理解问题为何物,从哪里角度来回答才能不失分。写邮件也好,写一些report也是一样,你写的目的是什么,你的观众和receivers是谁,你想通过邮件传达什么内容和感情,你想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这些想好了,按照逻辑关系写下去,不会偏题太多。重点要突出,避免混在洋洋洒洒的文章之中被忽略。再次留意receivers,避免不小心的回复给到不该抄送的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尤其是那些CC了很多人的邮件!尽量避免发送To all的邮件,因为一则真的需要每个人都看吗,除了重大通知,重要的建议口头或开会再强调一下,因为很多人自动把To all或被CC的邮件忽略!
开会同理,开会目的,期待达成的目标,时间管理,你想在会议中充当的角色,你是否可以主导会议都是一个有效会议的重要因素。开会后面找时间专门写一篇。
很多时候,会有人挖坑,让你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那你可得当心!掉一次可以,找办法爬出来,一定要吸取教训,在同一个坑或类似坑掉两回,那真是没法帮了!很多坑可能是有人有意挖的,有些坑是对方也没搞清楚状况,不小心弄了个坑。不管哪种,都请要么绕开,要么填坑,也别让别人不小心下去!所以,我认为搞清楚事情/数据/流程的来龙去脉,理清逻辑最重要!先不要急着去争论探讨,也不要急着去找答案,更不要急着去尝试找道路,因为这些都可能是基于在错误的基础上的。要把事情本质弄清楚,再去分析,做流程,找方案,给建议!以保证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稳固的地基之上,一般的风吹草动完全不会动摇根本;即使大风大浪来了,主体也是稳固的,可能后面只需要去做些简单的修饰,又会回归原貌。
不要事事求第一,不要次次争输赢。因为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对和错,输或赢。暂时的后退或者暂停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个人的退让可能是为了整体利益的达成。不去计较一时的得失,为了去换来更好的未来。坦诚真实是建立互信互惠的条件,也是能够赢得信任实现合作的前提。如果每个人每一方都是藏着掖着,短期可能可以获得利益,长期一定会出现问题,成本其实也是虚高,最终可能会引发重大变革,以从根本解决问题。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世界万物都是守恒的,这两条我一直很信服。适度,适量,能量是守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