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限域”阻力,让县域经济焕发活力
县域人口占比过半,消费不断升级,县域经济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经济活力四射,大有可为的当下,必须以配套下沉护航消费升级,摒弃设限思维,打破“限域”阻力,县域之间加强联动、共享资源,让县域经济焕发活力。
打破“限域”阻力,需拆除思想围墙。端午、“五一”小长假期间,县域旅游爆火出圈,县域旅游强势崛起,但还有一些“限域”现象,却让人心头添堵。比如,红火的旅游背后,一些地方和单位却盯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宰客欺客、围墙圈景、单打独斗,这种行为不仅遮住了景色,也挡住了游客对当地的热情,短时间经济效益明显,但长期来看,无疑是自毁前程。站在更高发展起点,决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拆除思想围墙是当务之急。“天水麻辣烫”爆火、哈尔滨“冷资源”变“热经济”背后,是当地积极回应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在“有限条件”下以“无限用心”,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和城市美誉度。
打破“限域”阻力,需加强县区联动。“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县域资源、市场有限,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打破行政边界,加强县区联动,合作共赢。为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关于“联合推出一批黔南精品旅游线路”的工作要求,都匀市与荔波县开启县域旅游梦幻联动,聚力擦亮“世界遗产”“绿博黔南”两张靓丽名片。明确推出,从2022年6月1日起至2025年6月1日止,两县(市)居民凭身份证到对方城市所有A级景区享受免门票优惠(不含景区观光车等特许经营性项目),进一步促进两县(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打破“限域”阻力,需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经济发展必须始终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首位。要坚持政企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经济工作的重心由直接抓招商引资等具体事务转移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扶持典型进行示范引导上来,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海宁不产一张皮,缘何成为中国“皮革之都”?上世纪90年代初,浙江专业市场蓬勃兴起,为了服务产业发展,海宁市政府抓住发展机遇,转变政府职能主动作为,划拨土地启动招商,举办了首届全国皮革服装展销会,吸引生产企业入驻,为皮革产业发展聚集人才、技术、资源,历经近30年的砥砺奋进造就了皮革时尚之都,成为誉满全球的皮革专业市场。
县域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需要跳出“限域”发展县域,让县域经济焕发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