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写了一个月的文章,能够坚持每天写作,这一方面值得自己的肯定。然而苦劳未必就是功劳,加之在写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新的启发没有认真消化过,因此,做适度的总结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这段时间我的写作有什么进步呢?
记得最开始的时候,尚且有一些感想可以说,毕竟活了二十多年嘛。当仅有的一些想法写完以后困难就来了,每天总是绞尽脑汁的想着该写点什么东西,又有什么东西可以写呢?每当下笔之时,踌躇再三,脑子里边没有东西可说,心中没有感想可抒。
写作对我而言如同狮子吃天,无从下口。那时候,我也曾经感叹过,心里不得劲过,觉得写作真的很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开始另辟蹊径。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写作的素材,读什么样的书呢?一定是那种可以引发人的兴趣的书,于是,我选择了《三国演义》。
在这本书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是非常多的,只要我认真的去读,我就可以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抓住。辅助以自我的思考,对人物命运的探究,进而就获得了对于自我的启发。
就这样,在我最困难时候,三国人物帮我度过了难关。通过对于人物的记叙,我对他们所处的环境,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事件,以及他们的形象都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读书是一回事,写作又是一回事。读书如果仅仅只是马上观花,边走边看,那么所获得的知识只会处于浅层面。好比一场短暂的雨,雨过地皮湿,作用并不是太大。这对我而言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第二个问题是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回答是肯定的,经过思考,我认为我的文章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个方面,我写东西最大的特点在于随意性很大,写文章从来不打草稿,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
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结构框架,也不打任何草稿,对于短篇的文章而言尚且看不出来。但是文章稍微长点,问题就出来了。
写的文章一般而言都是预想着有读者,那就应该让读者明确的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想要说出什么来?怎么样才能让读者更加的清晰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写一个人物的时候,是否就应该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全面的线索?当确定了自己所想要描述给读者的人物形象之后,节选一定的时间段,在某个空间当中所发生重要的事。如果对于刻画人物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就应该果断的剪掉。
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案,需要什么就准备什么,一切围绕主旨。
第二个问题在于我的词汇量太少。当我想要描述一个人物的时候,发现自己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形容词或者副词,而这些词语的对于我所想要描写的事情的作用远远不够。
这就需要我在读书的时候,更加精细。着重关注文章中的新鲜词汇,并且收纳到自己的词汇库中。在新的文章中去尝试使用,最终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总的来说,一个收获,两个改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到的。
最后看到了一些人在探讨日更有没有必要,我认为日更的作用有没有,不是谁怎么说就可以进行论断的,还需要自己去试试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