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不着边际的想法,并不是这一两天,才开始从我脑子里冒出来的。
早在你们步入(即将步入)小学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小学的新秩序,以及家庭作业的新习惯,大量的新知识扑面向你(们)涌来。小小的个头,在这些瞬息而变的规则之中,无所适从盲目无助,就是那时我开始想,我应该要让你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我想要成为一个巨人。至少,能为你们垫一垫脚。
然而,曾经的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读书和善于考取好成绩的“别人家的孩子”。那时,我听过的最多的对我的励志偶像的传说故事是:有一家的哥哥(有时候会告诉我是姐姐)晚上暖黄的台灯亮到了后半夜,他(她)弓着背坐在台灯下,一位哥哥(或者一位姐姐)一直埋头书写,钢笔持续的摩擦着纸面,发出连续的沙沙声。
那构成了我小时候,“别人家孩子”的部分模样。
当然,另一部分是,他们接着一定会拿到非常高的考试分数。这样的分数,被他的父母们,被院子里站着闲聊的张大娘,王大婶们,被家里有小孩的大人们,一致定义为好,定义为棒,定义为厉害。
那时候这样的殊荣,是不会掉落在我的面前的。
比起好分数,那时候我更热爱大自然的花花草草。
我喜欢夏季傍晚荷叶的香味,伴着这样的夏季荷香,撒欢的去追逐荷田边的豆娘,那时候我也不叫他们豆娘,我叫它们小蜻蜓。那是我夏日傍晚的快乐时光。我对荷塘的生物多样性,了如指掌,我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这儿;我对我的课本不甚了了,我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大自然了。显而易见。
2
当我长大了,有人向我提起心流状态的定义:时间飞逝而过,而我却感觉不到它的流逝,我全身心的沉浸到眼前正在参与的事情中,一边参与其中,一边得到及时的愉悦反馈。一下跳入我脑中的回忆关键词:荷塘,傍晚,荷叶香味,豆娘。
然而,我使劲儿的想把心流状态和学习、上进……挂上边儿,我却回忆不起来任何有关情景。
背书的时候,老会在脑袋里出现,两股思想小人儿的纠缠。一个是,上一秒刚刚念过的那一句需要背诵的文字,在脑袋里费劲地转换记忆,再磕磕绊绊的从嘴巴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
另一个思想小人,能量冒出很多旁白的话外杂音,一直让我分心。文字好难刻到脑子里,颠来倒去的在口中组合那些文字,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脑瓜子太笨。
脑瓜子笨不笨,我不知道。
但最近我为了让自己变成你(们)可以站在肩膀上的巨人,我去阅读了那些超级学霸们,书写的学习方法论。想从中认真的淘出点经验和路径给到你(们),好完成,我把自己变成巨人的构想。
第1章节,学霸就讲到自己的记忆方法。他的记忆方法并不稀奇,但他梳理得条理清晰,每一条方法都用1、2个小故事佐证,以证明他自己本人使用的深度和密度,他讲了很多状态和很多故事。其中一小段,让曾经的我望尘莫及。
他为了去背诵GRE单词,疯狂到天天逼着他妈给他抽查,直到他妈见着他就躲,这种沉浸式的心流状态,却不是我等凡人所轻易能达到的。他整个人完完整整沉浸在学习的聚焦的意识流中,应该是待在那种状态里体验到了美好愉悦,甚至是时间的停止感,无敌的正向反馈。
回想曾经,都是家长跟在我们身后大骂,学习没有投入,时间又被荒废,于是我们开始见着我们父母就躲,尽量躲。
超级学霸的做法,为了获得学习支持和学习资源,可以逼着他的爸爸妈妈不堪他日复一日的烦扰,见着他就躲。如此疯狂的行径,想不成为学霸天理难容。真疯狂。
我自己现在,也变得挺疯狂的。我给疯狂下一个定义,自我定义:理智的疯狂。
我对这样的拆分、总结、、调整机制,做了很认真的思考,我也用到了自己的身上,亲测疗效很好,准备给你(们)上药。
3
人生梦想的达成,和学习方法路径的构建,其实是一个逻辑。也就是说,很有可能是一个一石二鸟的研究和实践。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方法论,正中多个目标的靶心。多个靶心立于靶场,我们取弓,搭箭,开弓瞄准,放箭,箭划出一个美丽的抛物线,不偏不倚正中靶心。我们在心里暗喜,于是又采用同样的策略,开弓,拿下另一个靶心。如此反复,志得意满。
设定目标,拆分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根据个体不同与各阶段变化,再调整不同计划,再次实施。调整的那一个部分,就是我们称之为日常复盘的部分,你怎么去调整,一定是依照自己过往的经历,观察的结果,与事实相符合的各种情况,又或者,是依照数据性的推演和总结来重新调整,总之需要有迹可循。
除了上述的推演,路径,计划,拆分,条件,复盘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不能忽略的东西,就是阶段性的侧重点。
如果这一段时间段,我们在形成某一学科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那其它学科的东西我们就放一放。
放一放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去承认这一学科,现在我们没有花时间,没有系统性去使劲儿,没有聚焦采取措施,我们得面对自己比较低的分数,但是不要紧,它会上来的。
等到第一个学科,采用带着我们自己特质的方法,把学习装填调整上来后,再带着这样的正向反馈和方法,去针对第二个学科使劲儿。这次再出手去,一定会事半功倍。
4
学习和人生目标,大致是一样的。失败不是成功,他妈。成功才是。
及时的正向反馈,是珍贵的。
我们不能假设每一个人都是能在100次无间断连续的打击之中,还有信心继续做下去的。
实际上,生活的观察中,100次无间断连续的打击和失败中,还有信心继续做下去的人,应该是偏执型大神。首先我们得承认把自己归类为正常人,既不是疯子,也不是天才。
我们得去相信,勤能补拙;我们得去相信,法夫其上,得乎其中;我们得去相信,精力和时间,花在哪里,哪里就有更大可能开出花。
在100次连续失败和打击中,实际上我们应该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正视至少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真应该转换赛道了,很可能我们的天赋和热情根本不在这上面。虽然直接承认,面对自己曾经在此事件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都是枉费,是一件特别残忍的事儿,但必须正视它。承认这个沉没成本的投入,快速收手。
第二。在如此长时间的失败和打压中,仍然想继续这件事儿的,那一定是真爱了。那接下来应该不计成本的投入,必须让真爱开出花来。倒过来想想,很可能是付出的时间,投入的精力,还有投入的钱资金,必须在这一刻全都翻倍加码。
但我们平凡人,所面对的真实情况是连续的打击和失败,常常会让我们的人生状态进入低谷,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反复求而不得的状态太负向了,谁能一天又一天,让自己在打压的状态下,还能够保持乐观呢?
因此聪明之举,在于我们应该快速去寻找,那些能够提供正向反馈的事情去干,这样的正向反馈,越密集,反馈越快越好。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把阶段目标拆分小,越细越小越好,快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在正向快乐中,给自己积累继续前进的动力,才是为上策。它符合人性,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
所以想到这儿,我总结一下我,巨人的本质,除了去学习总结适合的方法论提供给你们以外,还应该具有人性最深刻的洞察力,能够把目标拆分,细化到快速让你们察觉到自己的真,自己的善,自己的美,自己的好。从而快速激活,正向反馈系统的自动运作。
5
所以我想要成为,你们的巨人,把巨人的肩膀给你们垫脚,就要具备两个基本素质。
第一,观察和收集的能力。
观察你们,所需要的,欠缺的方法。为此提前收集,量身定制,让这些方法能够带你们快一点儿进入正反馈循环里,做一个最基础的铺层。
第二,成为正向反馈力的一面镜子。
不管多大多小的事儿,但凡看到了正面的效果,但凡看到了你们,真善美的本质,都应该及时的,真实的,细节性描述的告诉你们。而且要求,语言必须要是饱满充满热情,真心替你们高兴,眼神里也要流露出容易被捕捉的笑意。
如果方法论会是一个外部力量,那这项反馈的建立,便会是一个内部力量,内外夹击,应该事半功倍。
然而,在慢慢学业之路,仍然需要建立足够长的时间通道,得耗得起,得等得起,得有耐心,尽量发现那些关键的种子,种下它们,然后每天的浇灌,呵护,捉虫,以达到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种子和植物本身,就会形成自体的正向循环。
巨人来到此刻,算是为你们垫脚了,也为你们构建起来自循环的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