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这片蛮荒之地,饭也吃不饱,衣也没得穿,书也没法读,因为天气太闷热,只能晚上躺进石棺数星星。人在石棺里翻过来翻过去,脑子里的知识也翻过来翻过去,只见他突然灵光一闪,“心外本无理”这个想法蹦了出来,顿时激动万分。他长期以来对朱熹格物致知学进之路感到疑惑,而这个“心外无理”让问题有了新的答案,许多想法很快贯通起来。这就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
这个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创意,就是在一个抽离或者跳脱的环境中产生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直接对旧有知识进行新的组合,或者在新事物的刺激下,突然让你茅塞顿开,找到了全新的组合方式。
赖声川8小时的舞台剧《如梦之梦》就是这样一个类似创作过程。赖声川初期仅有一些朦胧的想法,但没有在复杂层次上贯通。当他在印度旅游途中碰到一些新事物,突然灵感降临,坐在菩提树下写大纲,写满了一张A4纸的正反两面,回去输入电脑形成29页的构思大纲。
这种抽离的创作环境,是一个抽离于日常工作的环境,一个相对封闭不被打扰的环境,加上你长期思考的主题和素材,或者一堆这样的卡片。
这种抽离的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是让你更专注,专注于你的卡片——你那些经过压缩的思维模块,摆脱许多繁琐俗事的侵扰后,腾出专门时间来系统整理和深入思考。
二是抽离后与新的刺激、远距离的思想接触碰撞,更容易产生有创意的想法。
三是长期在某处思维阻塞处煎熬,不如跳脱出来放松,或许在更高层次突然感觉贯通。
我也有很多这种经验,所以我有很多卡片是在办公室写的,但是真正的整理串通,却要到别的地方去完成。一开始是拿到家里,后来发现家里经常被打扰,也摆不开;后来拿到单位宿舍的卧室,这样好一点,但随着电脑入驻卧室,我又不得不带着卡片逃离;最终发现,还是小会议室是绝佳的创作场地。你可以独自坐在那里发呆许久,也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也可以象警察一样不停转圈巡视你的卡片——直到你发现有一条线能串起某些你的卡片,于是,你的故事开讲。
- End-
觉得对自己有帮助,点个赞,或转给你的朋友们,鼓励他们:能识字就能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