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四个字太大了,我怕自己真的碎碎念得太飘,所以改为“乡土情”。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当面对“乡土”二字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是遗忘?是背叛?还是刻意的忽略?
几年前看到一高中同学的微信签名:回不去的故乡进不了的城。虽然我不致于那么无可奈何,但或多或少骨子里透出的“乡土气息”是遮掩不了的。
为什么要遮掩?!是因为觉得出生农村很丢人吗?还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虽然没有刻意遮掩过,但在与周遭人群接触的时候,却也从未平静、坦然、兴高采烈诉说过儿时农村过往。
敲下这些文字,就是打算给自己一个完整的交代。忘记从何而来意味着对自己彻底的背叛。一个连自己都背叛、虚情假意的人,如何做到对他者坦诚与真实?而面对真实又是自我探寻非走不可的路。
与远在老家的妈妈打电话唠嗑,得知村里的老人都走得差不多了;上月妈妈更是感叹一个月走了四位。电话里妈妈用平静而又缓慢的语气诉说着村里的悲伤。每一位邻里乡亲的离世对她而言,似乎预示着死神在逼近,就像有人说,父母的离世,意味着再也没有人帮你直面死神,你得自己面对。我不知道父母真实在场送走逝者的时候,内心在想些什么。
想起很久很久以前,最小的舅舅去世,我和表妹尽孝、跪拜守灵、送他到殡仪馆,看着亲人们为他的灵柩铺满鲜花,看着他被送进火葬堂化为灰烬。我们一片一片拾起他的骨骼碎片、他的骨灰、他那烧得发黑的内脏器官,装进骨灰盒。亲人们抱回他的骨灰盒、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他的老屋,他的兄弟姐妹们、父老乡亲们设灵堂、追悼,道士用悲伤、拉长的声音悼念他的生平。外婆做农活养活妈妈他们五兄弟姐妹,小舅农活、学习两不误,保送川大计算机专业。90年代计算机专业刚刚兴起,毕业后的小舅放弃了南下闯荡的可能性,回到老家小城某国有银行做IT,然后在城里结婚生子,然后因白血病早逝。想起在病床前陪伴小舅最后的近半月,有一次小舅谈到他毕业后的选择,他说其实他当时很想去南方,唉。在被癌症折磨到无法忍受的时候,小舅告诉我他要吃冰糕,小时候的味道,白糖冰糕。那个清晨,在陌生的省城医院外,我穿梭在一条又一条街道,仿佛在帮小舅穿越回到那生他养他的故乡,家门口的那条座山、那条河、那座桥、那个小池塘,就那样清晰浮现眼前。小舅吃到白糖冰糕的那一刻,身心已经回归故土了吧。
今年五月二舅癌症去世,我又赶回去守灵、尽孝跪拜。在道士惯性地用沉重悲情的语调念出二舅生平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不管是小舅、还是二舅,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诉诸于生死簿、诉诸于在场者、诉诸于未知的下一世轮回的(尼采已经说了没有彼岸。我离世的时候,道士会念些啥?我需要提前写好稿子吗?)。
道士的悲情没有让我共鸣,但当脑海突然浮现外婆、二舅、小舅三人站在二舅家对面青山上、静静看着忙前忙后为二舅送行的人群时,我的眼泪突然就流了下来,无法停止。二舅虽然还没过奈何桥、喝孟婆汤,但外婆、小舅已经提前来接他了,陪着他再看一看自己的灵柩,看一看尘世的亲人、邻里乡亲,看一看种过的土地、走过的路,然后转身慢慢离去……
此刻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写到“乡土情”的时候,会将人的“逝世”联系起来,或许我脑海对乡土最深的记忆来自于6岁的时候,我第一次知道人的去世、我奶奶的去世,农村“人逝世”最初的记忆来自于那时,奶奶躺在灵柩里的样貌模糊而又清晰、乡里乡亲的面容模糊而又遥远。
当妈妈告诉我村里老人慢慢去世,记忆又被拉回到6岁,那时的乡里乡亲、那时的乡土乡情。
会不会有一天当我回到村里,没有人再认识我,然后我彻底被村里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