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冉阿让有关系的人除了前面提到的,还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一个就是马里尤斯,前面的文章里有提到过,他就是跟长大后的珂赛特相爱最后成为幸福的伴侣的那位英俊潇洒,身份高贵,而且非常英勇的马里尤斯。
我们来看看他的身世,首先他有一个93岁还有32颗牙齿的精神矍铄的外公――吉诺曼先生,他性格乖张,喝酒不掺水,能吃能睡不打鼾。他和自己五十几岁了还孑然一身的女儿为伴。他还有另外一个女儿,那就是马里尤斯的母亲,但是她已经去世了,留下这个外孙,而外孙的父亲是一个久经沙场的上校。吉诺曼先生和他的女婿毫无来往,那上校在他心目中是个匪徒,而他在上校的眼里是个蠢才,吉诺曼先生不允许外孙与他父亲相见,否则就不会把遗产留给那孩子,而上校为了孩子的前途放弃了亲自扶养孩子的机会,整日忙碌花园,这倒迎合了冉阿让的工作,真是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门啊!
马里尤斯和其他孩子一样胡乱读了一些书,从吉诺曼姑奶奶手中解脱出来,有到了一个完全昏庸的老师那里,读了几年中学之后,继又去了法学院对外祖父那种轻浮猥鄙的作风使他难受,他对父亲冷漠阴沉。马里尤斯内热外冷,高尚,慷慨,自负,虔诚和勇往直前。他严肃到近于严厉,纯洁到尚未开化。
当被岳父成为匪徒的上校弥留之际,马里尤斯被允许来看望他了,马里尤斯望着他平生第一次,也是最末一次会面的那个人,望着那雄赳赳令人敬慕的脸,那双睁着而不望人的眼睛,有一大颗从那死了的眼睛里流出的泪珠,那是哭他儿子迟迟不到的眼泪,那一头白发,强壮肢体,肢体上满是黝褐色的条痕,那些都是伤疤,满是红色的星星,那是弹孔,这个人已经死了,他便是他的父亲。他写了一封信,或者说是一个纸条,那上面大概写的是他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男爵爵位,还有一件事就是有一个开小旅馆的叫德纳第的人救过他的命,一定要报答他。马里尤斯在他父亲那里停留了48小时,而上校两天内入了土,三天以内便被遗忘了!
一次做弥撒的经历让马里尤斯重新认识了他的父亲,每当小马里尤斯去教堂做弥撒,他的父亲总是躲在一个柱子后面的角落里远远的望着这个儿子,他不敢惊扰任何人,听说此事之后,马里尤斯跑到图书馆里查看历史,报纸,战报,宣言等有力证据,这才全面认识了那位稀有,卓越,仁厚,,猛如狮子而又驯如羔羊的人,他就是他的父亲。
这就是真善美的结局,上校就此被他的儿子所热爱,他懊丧,后悔不已,他从此也开始去探寻政治,关心起了自己的国家,他为有这样一个人父亲而骄傲。
由于跟外公的不合,马里尤斯决定搬出去住,他不喜欢外公的做法,更不想跟他同流合污,可是这个外祖父并不示弱,可心里却非常不愿意他的外孙搬走,这就是原生态的家庭吧!
故事发展到这里,两个金童玉女也要见面了!希望故事越来越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