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利:全球顶尖投资者的31节认知与决策思维课》:真正的安全边际,不仅来自“便宜”,更来自“优秀”

塞思·卡拉曼说:

“当证券的购买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足以在复杂、不可预测和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承受人为错误、运气不佳或极端波动时,就产生了安全边际。”

在投资领域,安全边际是抵御风险的关键。它不仅仅是“低价买入”,更包含对企业质量的深刻理解。

历史一再证明,忽视安全边际的投资者,往往在市场波动中遭受重创;

而成功的投资者,则善于在价格与价值之间寻找平衡,并选择能够长期创造超额回报的企业。

1.高估值需警惕均值回归风险

沃伦·巴菲特说过:

“对投资者来说,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如果收购价过高,可能会抵消随后十年业务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股市的“漂亮50”是一组一流的成长型股票,如某乐、IBM、某丽来和某口可乐,所有这些股票都有着骄人的增长记录、持续增长的股息以及高昂的市值。

它往往被称为“一次性抉择”股:一旦决定买入股票,便再不用为投资理财而操心了。因为它们的前景光明,许多分析师声称,其股价的走势是永远向上的。

当时,投资者疯狂追捧IBM、可口可乐、宝丽来等明星公司,甚至愿意以50倍、80倍、100倍市盈率买入。

然而,随后的市场调整让这些股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低迷。

例如:某丽来公司在1972年巅峰时市盈率超过90倍,但随着数码相机崛起,其商业模式被颠覆,股价一蹶不振。

就算是长期表现优异的某口可乐公司,但若在1972年高点买入,投资者也需等待近10年才能回本。

劳伦斯·哈姆蒂尔计算了从1972年6月开始的40年间,昂贵的漂亮50的回报率,从而得出结论,投资者在下注时应该始终意识到估值的起点。

他指出:除了少数例外,实际估值过高,最终也会回落到更合理的水平,代价往往是中期业绩不佳。

无论这项新业务看起来多么具有革命性,无论你认为它有多大的潜力,结果都是如此。

高估值股票即使来自优秀公司,也可能因均值回归而长期滞涨。记住,安全边际的核心之一,就是避免为“过度乐观的未来”支付过高价格。

2.避免重大亏损比追求短期暴利更重要

成功的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挑战。学会如何赚钱并不需要多久,但学会如何保有财富却需要一生的时间。

因为,有时候一年的重大损失能够抹杀过去所有的艰苦工作和牺牲。

例如:

假如你在两年内每年产生15%的回报,但在第三年损失15%,你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只有4%;

如果你连续三年每年赚15%,但在第四年损失15%,你的CAGR就会被削减到6%;

如果你连续四年每年赚15%,但在每五年损失15%,你的CAGR就会被削减到8.3%。

回报涉及的数字越大,差异越大。

假如你在两年内每年获得30%的回报,但在第三年损失30%,你的CAGR只有5.8%;

如果你连续三年每年赚30%,然后在第四年损失30%,你的CAGR就会被削减到11.4%;

如果你连续四年在牛市中每年赚30%,但在第五年亏损30%,你的CAGR就只有14.9%;

投资并非“谁赚得最多”,而是“谁犯错最少”。

短期的高收益可能来自运气,但长期复利的关键在于控制亏损。

因此,为了避免“反向复利”,投资时保持一定的安全边际是必要的。

沃伦·巴菲特对普世的安全边际进行了这样的改编:

规则一:永远不要赔钱。

规则二:永远不要忘记规则一。

巴菲特的投资标准是苛刻的。他会从多个角度考虑,只有看到足够的安全边际,他才会购买证券。

例如: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许多科技股短期内暴涨,但随后暴跌90%以上。

巴菲特在泡沫期间坚守可口可乐、美国运通等优质企业,最终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如高塔姆.拜德所说:

作为投资者,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减少做决策的次数,降低非受迫性失误的可能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于内在价值不断增长的业务会产生更高的效率,因为在我们犯错的情况下,它的容错率更高,在我们正确的情况下,会带来更高的回报。

避免重大亏损比追求短期暴利更重要。因为,安全边际的另一个维度,是选择容错率高的投资方式。

3.高质量企业的复利能力才是真正的安全边际

高塔姆.拜德认为,安全边际可以来自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距,也可以来自公司的质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质量总是胜过低价格。

虽然“雪茄屁股”策略(低价买入平庸公司)在短期可能奏效,但长期来看,高质量企业的复利能力才是真正的安全边际。 

例如:

如果你按账面价值的30%到40%收购了印度一家质量不高的国有银行,当你的股票价值上升到账面价值的100%时,你的投资会获利丰厚,但是长期增长乏力。

如果你花3倍于账面价值的价格收购一家质量上乘、管理良好的跨国的HDFC银行,长期回报却远超前者,因为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要知道,真正的安全边际,不仅来自“便宜”,更来自“优秀”。

瑞银(UBS)在1993年到2013年期间,对全球各地的数百家公司,进行了调查。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每家公司连续五年期间业绩水平之间的历史变化,确定了投资的现金流回报的持久度或黏性,并得出以下结论:

1.经营业绩不是随机的。如果它是随机的,所有的概率会更接近25%。他们发现均值回归的证据很少。

2.表现最好的公司保持拔尖的概率为51%,表现最差的公司持续落后的概率为56%。

3.伟大的企业往往会保持伟大,或者成为好企业(加起来有79%的概率)。

一家伟大的企业最终落在业绩最差的四分之一里的可能性只有9%。

4.业绩不佳的企业往往会保持低位,或者它们变得稍好,但仍然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下(合并概率为83%)。

表现最差的公司转入“表现最好”类别的可能性只有6%。

正如金融经济学家罗伯特.诺维.马克思所说的:

“今天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明天往往也会成为盈利能力强的公司。”

所以说,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优秀的公司比以划算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的公司好得多。

长期持有高质量企业,即使支付合理溢价,也能获得更优回报。 


4.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

“人类的很大一部分痛苦是由他们对事物的价值所做的错误估计,以及为了不值一提的事物付出太多而造成的。”

投资的核心,是在价格与价值之间找到平衡,并选择那些能够长期创造价值的企业。

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抓住安全边际的三大支柱: 

(1)警惕高估值——避免为“完美未来”支付过高价格; 

(2)控制亏损——复利的敌人是重大回撤,而非短期高收益; 

(3)聚焦高质量——伟大企业的长期复利能力,才是终极安全边际。 

在波动的市场中,唯有坚守安全边际,才能穿越周期,实现真正的财富增长。

如巴菲特所言:

“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投资的艺术,正是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优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