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每天早上起床又看了一遍《活在当下》,这本书虽然以前看过,但很难理解,这次每个章节又重新看了好几遍,做了笔记,但有些仍然不太好理解,如果一本书你看过又觉的挺好,但脑子里一片空白,就觉的不甘心,很希望能真正从一本书里得到些什么,就合上这本书,认真回忆了一下,看脑海里到底感受了多少?首先浮现出了几个很清晰概念:
本我 意识 小我 思维 情绪 临在观察者
自己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层次: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潜藏着一个本我,是不易被察觉,常处于无意识状态,当有意识时,就容易被外在事物所影响,小我就会跳出来,驱动产生思维,思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情绪,情绪通过外在的身体显现出来,例如愤怒、抱怨、开心等等。
书中说当你感觉自己处于情绪当中时,要首先有所觉知,先解脱出来,作为一个观察者,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事情,去看当时自己的状态,启动意识,联结深层次的本我,本我的状态是安宁、平和和喜悦的。
这时你可以有三种选择:离开,接受, 臣服(成熟的人才有精神力量通过臣服,你将会从内心上摆脱这种情况,然后你可能会发现),臣服是无条件、无保留的接受放下时刻,采取行动,而不是消极、放弃,真正的臣服状态中,你会清楚的看到你需要做什么,然后去行动,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
每个人生命的旅程目的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在目的,第二种是外在目的。外在目的是你达到的目标,内在目的与你如何做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觉的就是当下的注意力,与本体的连接,时刻处于有意识的当下,不被外在思维和情绪所干扰,运用本体直觉的力量去判断选择,时刻活在当下,不要被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畅想占用太多的空间。
我们可以每天在生活和工作中去感受和观察自己的情绪,比如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静下心来,去感受身边的一切,你会看到一朵花的美丽,一棵草的柔美,一杯茶的清香,一块食物的甜美,这是真正拥抱当下的感觉,你会感觉到身心的愉悦和幸福,你会感恩这个无比美好的世界,心中就会充满无限的爱去拥抱这一切,就感叹生命的伟大和美好!
但当自己内心被外在的人事物所牵引时,这种内心的平静和平衡立马会被打乱,就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体内的“小我”开始展现它的控制力,调用情绪和思维让你处于焦虑不安状态,心不再安静下来,你就感受不了当下的快乐和幸福,你会被自己所期望目的、目标深深的引诱,没有了片刻的安宁。
今天早上一件小事让自己体验了一下,早上起来和一个好朋友聊天,越聊越开心,中间自己有点事事出去让她稍等下,等回来再聊,她那边没有回应了,怎么问都没有消息,那一阵儿很着急,很想和她说话,可联系不上,自己顿时很失望,很着急,很失落,不停的看手机,为什么它没有回复?有半个小时,自己都一直处在担心焦虑当中,没心思做别的事情,直到一个多小时过去,才收到微信看到回复,朋友说当时在外面,手机没电当时没法充电,就断了,自己顿时释怀了。
通过这件小事,感觉自己还是经常处于情绪当中,受它的干扰,一旦愿望没有满足,就开始不安,按照书中说的方法要渐渐学会观察自己的情绪,从事中跳出来,要觉知到自己是被“小我”的思维所控制,想想自己每次产生焦虑,不是处于对未来的担忧上,就是是处于对过去的回忆中,很难做到真正活在当下,这是常人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心很容易被外在所影响,很难做到平静如水,很难做到放下过去和未来,内心的那个“小我”经常会跳出来骚扰自己。
我想起了微信看过的一篇文章:没有情绪的人都是很厉害的。真的是这样,情绪是“小我”的外在体现,能把控情绪的人就是自控力很强的人。这样的人是真正能做大事的人,想历史上近五百年的大圣人王阳明,用很短的时间平定宁王判乱,消息传来,正在给学生上课的他一句“知道了”,就依然接下来继续给学生讲课,这需要有多么强大的内心,他创造的《阳明心学》流传之久,其中一句话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王阳明告诉我们,入世做事才是人生修行的最好法门。因为如果心不静而躁动,这些躁动就会在做事时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而要把事情做完、做好,就势必要尽量调伏自己的心、耐住自己的性。而这,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砺。
阳明大师对心的把控已到如火纯青的地步,才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事,被后世尊为圣人,在如今越来越浮躁的现在社会,我们更需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来面对任何事,想想一个人一生的斗争都是和另一个自己情绪,在死拼、在纠结、在竞争,在对峙,经常搞的自己筋疲力尽,痛苦万分,不能自拔,消耗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最终打败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著《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讲过就是修身,要做一个真正的自己,不因为外界的悲与喜而改变自己的价值判断,不会过喜或过忧,心态平和,品性温和,不骄不躁,临危不乱,处乱不惊。
《菜根谭》里录入的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我们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不断的向外求,科技的发展也不断满足人的饥饿状态,每天被手机捆绑,被快手被抖音所麻醉、被游戏所引诱,沉醉在一时的快乐当中,满足内心深处空虚的小我,造成人与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一味追逐外在的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内心愉悦。
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所求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而忘了本身所拥有的最珍贵的东西,健康、平安、亲情、爱情等等……
《活在当下》这本书以西方人了角度也阐述了这样一种思想,让我们不要为过去而纠结,不为未来而焦虑,只专注于活在当下,怎样与内心的本体联结,挖掘潜在的自我,用一种臣服的心态去接纳现实的智慧,就会化解痛苦,消除负面情绪,远离思维的控制,进入当下,感受直觉的力量,把注意力集中到此刻你可以做的一件事上,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未来需要做的一百件事情上,找到一个真正永久的内心平静的自己。
当你改变了,你的整个世界都会变,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你周围的世界就是你内在的反应,再一次诠释了佛教里讲的一切向内求的人生智慧,当你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有太多的抱怨情绪,就走出了开悟的第一步!
sf 27/365 rg 7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