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带孩子回老家扫墓,小家伙一路上非常兴奋,不停地问这问那。走到太奶奶的坟前时,孩子问我,这里面的是谁,我当时想着,孩子还小,没必要知道死是什么,我就告诉她“太奶奶在里面睡着了,你不要去吵她哦!” “不是,你骗我!太奶奶不是睡着了,她是死了!”我心头一惊,我们从来都没跟她讲过“死亡”这个话题,她是如何知道的呢?于是我问她,“你知道什么是 '死了吗'? ”当时老公还在一旁瞪我,说我不该跟孩子说这些。“我知道!死了就是永远不回来了,就是一直住在这里了!”
没想到才四岁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这么多,跟我们小时候相比,可是成熟多了!就当我以为她会因为太奶奶过世了而伤心的时候,她又笑嘻嘻地跑到一旁玩去了。一点都没有因为刚刚的谈话而影响她的心情。原来,对于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仅仅是知道了有“死亡”这件事,但并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忌讳谈死亡,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相对缺乏,以至于当孩子问起大人“什么是死”时,总会敷衍地说“就是到天堂去了”“就是到外面打工去了”。能够理解大人这样说的原因,因为在大人的眼里,孩子是不懂什么是死的,既然如此,还不如用一个童话,一句谎言为孩子粉饰太平,营造一个大人眼中的无忧童年,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一味地向孩子掩盖死亡的真相,孩子就真的能无忧吗?我看未必。
以前有一户人家,夫妻出车祸了,留下一个4岁的孩子。爷爷奶奶实在觉得孩子可怜,就一直告诉他爸爸妈妈是到外面打工了,要到过年才会回来。可怜的孩子,就连送爸妈上山的时候,都不知道死亡是什么,也不知道爸妈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每当他想爸妈的时候,就会缠着爷爷奶奶带他去爸妈的墓地前。因为在他的眼里,眼前小小的一方坟墓就是爸妈的所在地,是他想念爸妈的唯一方式,也是他的所有希望!
等了好几个节假日,终于等到过年了,孩子以为爸妈终于会回来了,所以早早地就在家门前等,连午觉都不睡,从早上等到下午,当别人家的孩子都早早地等到爸妈回家了。也许是以为自己的诚意不够,才4岁的他,一个人跑到爸妈的坟墓前,在那坐了好几个小时,但等到晚上,他依然没有等到爸妈。最后是爷爷奶奶在坟墓前找到他,连拖带拽地把他从坟墓前带回来,撕心裂肺的哭声让我们外人都觉得可怜!但也就是他希望最大的那一天,他得到的失望也最大。
在那一天,他开始明白爸妈永远回不来了,自己是一个被爸妈抛弃的孩子。但他不知道的是,爸妈已经死了!在成长的那些年里,他心里一定对爸妈充满了恨意!我不知道,小小年纪的他,是经历了多少绝望才明白爸妈永远回不来的事实。
如果他能早点知道“死亡是什么”,或许就不会经历了这么深的绝望了!
我们一直怕跟孩子谈及这个话题,但这是孩子必须要接受的事实。早点跟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所以在扫墓回来后,我跟孩子聊了这个话题。
我告诉她人都是会死的,她喜欢的那盆花会死,每天陪伴她的小狗会死,爱着她的爸爸妈妈也会死。果然,在听到我的话后,孩子哭了出来,但我知道,此时的她,其实是害怕这些东西会离开她,让她没有玩伴。所以当她问我怎么样才能让这些东西不死的时候,我跟她说,要好好给花浇水,不要总是给狗狗乱吃东西,也不要去打狗抓狗,要爱护它们,有责任心,它们就能陪你玩得久一点。“那你和爸爸呢?”“我和爸爸也会死啊,不过我们会陪你很久很久,看你长大成人,再看到你的孩子长大成人,我们会一家人幸福地生活着。”
对于一个5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她的重点不在于你会不会死,而是她会不会被抛弃,她是否能有安全感。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告诉她爸妈会死,但在死之前,能够一起幸福生活,这些就够了。
“生命教育”并不仅仅告诉孩子如何看待“死”,更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生”。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给他们的“生命教育”就不仅仅是带来安全感,而是让孩子学会珍惜生命,学会感恩。
感谢别人的付出,因为只有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才能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感谢时间的可贵,在有限的时间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自己的人生不留遗憾。
感恩生命的美好,让你遇到身边的人,珍惜陪伴在一起的家人,学会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不要因为冲动而做出一些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事,珍惜生命!
“生命”这个课题离我们不远,不能因为害怕见得少而选择忽视,也不能因为担心孩子听不懂就不做相关教育,正是因为爱孩子,才要给他们进行“生命教育”,让他们明白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