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古灼
《罗生门》是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字数不多,情节简单,讲述一名避雨的武将偶遇老妪而引发的对善与恶的讨论。
此篇经久不衰,如今依然被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短篇。
我认为,这篇短文的魅力不仅仅是故事所传递出的对“善”与“恶”的讨论,而是在几千字中,芥川所塑造出的一个颓败的日本世代,一个将武将和老妪连接的傍晚。
在这样黑暗颓废的氛围内,四周空无一人,唯有善恶的叩问直击人心。
我们来看看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是如何运用极少的文字来营造出阴森可怖之感。
场景 01
罗生门是日本京都罗城的一座城门,后借指人世与地狱之界门,是真实与虚妄的界限之门。
我们先来看看芥川在开头所描写的环境:
是一日的傍晚的事。有一个家将,在罗生门下待着雨住。
宽广的门底下,除了这男子以外,再没有别的谁。只在朱漆剥落的大的圆柱上,停着一匹的蟋蟀。这罗生门,既然在朱雀大路上,则这男子之外,总还该有两三个避雨的市女笠和揉乌帽子的。然而除了这男子,却再没有别的谁。
只这一段场景描写,就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寂静,颓败。
这一段是如何奠定空冷的基调呢?靠的是大与小,荣与衰的对比。
首先是“宽广的门”与独自等雨停的“男子”,让人很容易想象出一幅寂寥的画面。宽大的城门本应该是络绎不绝的交通要道,如今却只孤零零站着一个等雨住的男人。雨天本就寒冷,如今还无一人在旁,是不是更添凄凉?
第二句中的对比是“朱漆剥落的大的圆柱”与“蟋蟀”。按照我们的常识,朱漆一般是显赫的代表,这门下一定曾经热闹非凡,如今却朱漆剥落,而那大的圆柱上立了只蟋蟀,这只蟋蟀放这太妙了。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城门上停的不是蟋蟀,而是麻雀或是蝴蝶,大家会有什么感受?可能立刻会觉得氛围没那么冷了。
麻雀和蝴蝶都是常见的生物,容易联想到热闹的场景,而蟋蟀是什么习性?
蟋蟀是不会出现在人多而繁荣的地方的。我们所知,蟋蟀常常出现在乱石堆,野外草丛,田野山坡。蟋蟀代表的是人迹罕至,与剥落朱漆的圆柱相互辉映。
最后一句,再次强调了“再没有别的谁”。到这里,这一整段足够让读者看到一副空冷寂寥的画面,破败的大门下站了避雨的武将。
我们不禁要好奇,曾经繁荣的朱漆罗生门,缘何空寂至此。
场景 02
芥川在下一段立马给出了答案。
要说这缘故,就因为这二三年来,京都是接连的起了地动、旋风,大火,饥馑等等的灾变,所以都中便格外的荒凉了。据旧记说,还将佛像和佛具打碎了,那些带着丹漆,带着金银箔的木块,都堆在路旁当柴卖,都中既是这情形,修理罗生门之类的事,自然再没有人过问了。于是趁了这荒凉的好机会,狐狸来住,强盗来住;到后来,且至于生出将无主的死尸弃在这门上的习惯来。于是太阳一落,人们便都觉得阴气,谁也不再在这门的左边走。
原来此地如此荒凉,是因为天灾人祸,而当时已经是民不聊生了。这里也解释道,如今这罗生门是干嘛用的?是用来堆无主死尸的!
这里一旦日落,就让人们觉得阴气,因此谁也不往这门边来了。
家将等了半晌雨,看不见停,就想横竖无人,在这里凑合一晚得了。但这里总归是停死人的地方,于是环境氛围从空寂开始往可怖转变。
雨是围住了罗生门,从远处沥沥的打将过来。黄昏使天空低下了;仰面一望,门顶在斜出的飞甍上,支住了昏沉的云物。
家将打一个大喷嚏,于是懒懒的站了起来。晚凉的京都,已经是令人想要火炉一般寒冷。风和黄昏,毫无顾忌的吹进了门柱间。停在朱漆柱上的蟋蟀,早已跑到不知那里去了。
在最初一段罗生门的描写中,基本用的是静态的景物。蟋蟀停在朱漆圆柱上,是一瞬间的静止。而在家将决定往门上走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
这一段描写,用了非常多的动词:雨水淅淅沥沥,天空低沉,风和黄昏毫无顾忌。
像不像恐怖片里,主角要推开一扇空无一人的门,突然阴风阵阵?光是想想,冷汗直流。现在,蟋蟀也不知跑哪里去了。可真是,万籁俱寂,风哭雨啸,家将朝那门上去。
读者不禁要为他捏一把汗了,也万分好奇,他不会在那死人遍横的门上遇到什么恐怖的东西吧?
勾起读者的担心和好奇心,这场景塑造就足够成功了!
场景 03
待看时,楼里面便正如所闻,胡乱的抛着几个死尸,但是火光所到的范围,却比预想的尤其狭,辨不出那些的数目来。只在朦胧中,知道是有赤体的死尸和穿衣服的死尸;又自然是男的女的也都有。而且那些死尸,或者张着嘴或者伸着手,纵横在楼板上的情形,几乎令人要疑心到他也曾为人的事实。加之只是肩膀胸脯之类的高起的部分,受着淡淡的光,而低下的部分的影子却更加暗黑,哑似的永久的默着。
家将揣着刀,一步步走进楼里,映入他眼帘的就是这么一段场景。
这是见到拔死人头发的老妪前的最后一段场景描写。这段应当是十分重要,因为老妪的出现时刻,将会是全篇的高光时刻,应当能瞬间激起读者所有的感觉。
那么这一段场景应该如何写,才能让突然出现的老妪刺激到读者的感官呢?
答案是,狭小与黑暗。
这段描写尸体的观察顺序十分有趣。
如果地面上躺着无数可怖的尸体,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哪个部分呢?我可能并不会关注数目,也不会关注尸体穿衣服没,可能直接就会被横七竖八的四肢和可怖的表情劝退了。
我们再看看这段里的视线顺序。
先是几个,然后是辨不出数目的尸体。这是由近及远的视线。死尸张嘴或伸手,不禁让人怀疑其曾生而为人的事实。肩膀受着光,影子却更加黑暗。这是由上至下的视线。
从近及远,从上至下,我们把这些死尸都看了一遍。什么感受?
空间狭小,灯光又暗,我们似乎都不得不怀疑起,脚下是不是也环绕着身体,或者黑暗处是是不是还有更可怕的东西存在?
正在此时!一个瘦小的老妪正蹲在尸堆中拔头发,是不是突然可怕到了极点!
你看,先给你营造一个静默的死亡场景,突然蹦出个活人,干着不人不鬼的事,任谁都会吃一大惊吧!
《罗生门》的场景描写就先说到这而了。后面家将和老妪的对峙才是真正的高潮,人物刻画也非常棒,就等大家自己去发掘啦!
*写在最后,
本篇文本选自鲁迅先生翻译的《罗生门》
分享过诗歌,分享过写作方法,分享过读后感。近期想试着分析那些精彩的短篇小说,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也欢迎讨论交流哦~
BTW,如果有同样喜欢文学的大佬,我们可以试着一起讨论,一起写文~
祝看到最后的各位,日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