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孩子放学回来,说今天的作业有点多,却慢悠悠地看报纸,过了40分钟才开始写作业。他先让妈妈帮忙听写,妈妈说:这么久才想起来写作业!过了一会,孩子说还有点数学作业没写。妈妈说:早不写,这都几点了?看孩子半天还写不完,妈妈又忍不住责备:怎么不早点写?!最后,孩子生气了,拿起书走了。
分析:
孩子慢悠悠地看报纸,不符合妈妈的意愿,引起了妈妈的挫败感。如何对待这种轻微的挫败感呢?妈妈的做法是指责孩子,希望孩子表现好些,符合自己的意愿,通过孩子来处理自己的情绪。妈妈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希望他能早点睡,对身体有利。强调自己是为对方着想,其实这也是平息你担心和焦虑的一种方法。
如果换一个视角来面对这个问题
“晚做一会儿作业是什么性质的问题?危害大不大?”“你的内心能否允许孩子不按照你的想法来?”“如果要求你接纳孩子的行为,你会怎样说服自己呢?”
妈妈罗列了如下的理由:
不就是晚做会作业吗,只要知道做就行!
他确实挺累的,回来放松一下也是应该的,晚睡一晚上没什么!
从孩子以前的表现来看,他会安排好自己的作业,何必跟他计较,搞得最后大家都不愉快
不论是谁都不愿意天天听别人指手画脚,他的事让他自己做主吧!
我这样想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跟他分离还是越缠越紧?
当我们遇到一件不如意的事情时,通常有两个努力的方向:要么,控制他人,让他人符合自己的意愿;要么改变自己的想法,接纳他人的行为。调整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一种健康和理性的处理情绪的方法,更容易达到人际和谐。
场景二:妈妈发现孩子没做作业,立刻火冒三丈,狠狠批评孩子,其间难免口不择言,而且还翻老账。训斥完孩子后往往丢下一句:作业是你的,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看着办吧!
分析:只是发泄了情绪,并没有解决问题。
办法:把发脾气变成一种沟通!定好目标,划定界限。不翻旧账,不攻击孩子。决定要发脾气的时候:用三个清晰的表达: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
表达:上午有充足的时间,我们约定好中午以前完成作业,我也很信任你。可是,我发现你一直在玩游戏,看电视,作业一点也没有做。我很生气,也很失望。我希望你在晚上六点之前完成作业。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周我会考虑加强监督.
当父母发现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很生气,建议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1、遇到特别生气的事情,我会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件事情,3年之后你还能想起来吗?那时候你还会生气吗?
2、遇到父母控制不住情绪时,建议他们主动将自己隔离几分钟。之所以对孩子发脾气,是因为我们无力处理当下的局面。在情绪爆发的危险期,让自己安静地待一会,理清思路!比如:有几个处理方法?各有什么利弊?孩子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回应?我该怎样对待?
3、处理情绪的工作需要天天进行。
请记住教育的力量是一个累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