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有困惑:为什么跟孩子沟通孩子会抵触?为什么自己明明一片好心,孩子却不领情?
觉知肢体的动作,以及觉察说话的语气,都是让受教育的一方、拥有正面及宁静的感受,也是创造受教者拥有安稳、宁静与专注的说话方式。 反之,则亦让受教者感到浮躁不安。
日常生活中,多数人应该拥有类似经验:和有的人讲话,内心容易浮躁;和有的人说话,感觉特别不舒服;和有的人说话,容易感到放松;和有的人说话,感到特别宁静。
若是略过谈话的内容,单单凭借着说话的语气与表情,就可感到说话人的情绪,也影响聆听者、对话者的情绪。我发现内心浮躁、愤怒、不安、焦虑、委屈、不安、难过的人,言谈行止也容易让人感到不稳定;反过来看,内心宁静、平安、喜悦、淡定、稳当、和缓的人,言谈行止也容易为人带来稳定的感受。
让自己能够宁静淡定,不为负面情绪干扰,第一项要素并非压抑、否认或逃避感受,而是正面的觉知、承认、接纳感受,这样才能真正转化这些情绪。
教育是有温度的,想要让孩子心平气和,自己要做到心境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