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秋叶大叔的IP知识训练营(一个线上社群),每两周都有会诊,群员提交自己的问题,然后会找在这个方向上专业的人来解答。最近一期,一个营员Anna(化名)是做家庭教育、心理能量成长的,偏心理学,他们找到我来解答这个问题。
Anna在她们当地开了一家心理咨询公司,成立2年,已经走向正轨,与几家机构合作,生源稳定。目前的问题,由于周末各种家长培训太多,家长也没有太多时间与精力选择很多课程,生源数据逐渐在下降。
现在,她希望自己在网络上开辟一个成长空间,首先是锻炼自己,然后做线上与线下结合的课程,进而扩大自己的个人影响力,辅助线下课程引流并服务于机构合作。
由于一直在做线下,网络上的资源不会运用,她不知道自己从哪里入手?还想尝试微课和音频课程。
Anna这样的困惑,在过去我做企业咨询时遇到过很多,其实,她们做得就很好,只是被现在的网络大热给迷惑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线上。
拿到这个问题时,我最直观的感受是,我不知道她具体是做什么的?
家庭教育有很多方向,心理能量这个概念也很抽象。
这是我们很多人在介绍自己时,容易犯的错误,给别人说很多专业名词,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具体是干什么的。
我经常提到一点,你一定要说人话,通俗来讲就是接地气。拿我自己来说,我总不能告诉大家我是KOL(关键意见领袖),这是专业的说法。具体一些,我是写微信公众号的,偏职场、成长类。凡是看微信公众号的人基本上就明白了,有什么疑问再加上几句解释。
我们是做什么的?一定要几句话可以讲清楚,这样才能够让别人快速了解,并且决定要不要选择。
Anna的问题,我给了她三点建议,会诊结束后,我们又单独聊了很多。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互联网。
心理学的课程除了知识普及这块,其他的都不适合互联网,而能做知识普及这块的人,基本上在行业里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要不然我们不会选择的。
心理学的课程,为什么大都是线下,还非常贵?因为大多数时间都在做训练,如果知道一个知识点心理就能健康的话,那我们每个人也不会有这么多问题了。
小风最近在上催眠课程,老师是英国催眠学院的院长,课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上,周期近2年,那真是各种训练,而且她每天都要做练习。
心理学训练的课程,线上达不到线下的效果,更何况线上很难收得了如此高价,而且不能引起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现在互联网很火,我们拥抱互联网是对的,但不能因为它火,而忽略了自己的优势,不管适合不适合,任何事情都考虑做线上。线下的优势也不是线上可以取代的。
那线上还要不要做呢?
当然要做,但要换一种方式,线上做宣传塑造自己的品牌,这个宣传,不一定局限于微信公众号。线下的学员,一般都加了微信,可以好好地经营自己的朋友圈,给人一种很专业的形象,他只要有这方面的需求就会找到你。
此外,还可以去知乎和今日头条问答,搜索行业相关的问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答,这种长期的积累,就是在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
我发现很多心理咨询师都在知乎回答问题,并留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就想要去加他们。她还可以利用百度搜索,因为是区域性的更好做,定期的软文发布,都是低成本的。
很多老旧的方法,即便形式有所变化,但是依然很管用。我们写作课的一个学员,做“今日头条问答”一个多月,做得不错,都有不少收入了。
更何况做线上课,花的时间一点不比线下少,要备课,要写逐字稿,要答疑,可以将之作为一个补充,但不能为此放弃了自己原来擅长的东西。
其实,Anna最终的目的也是为线下引流,既然为线下引流,那就把线上当成宣传的途径就够了。
梳理自己,比尝试一个新方向更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咨询公司在接到一个新案子之前,前期的工作都是做市场调研,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整个行业市场、竞争对手以及企业内部的情况。
在Anna所在的城市,肯定有很多同行,她应该去仔细了解每一家的情况,看看自己和他们有什么不同,优势在哪里?
还有公司内部的情况,自己有什么课程,整个服务的流程,家长和孩子有什么痛点?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在过去哪些地方获得了客户的认可?
…….
在这个基础上提取你们的关键词、核心优势,可以让你的课程变得更好一点。
对于我们个人也是,当我们不知道未来方向在哪里,自己擅长什么时,就可以对自己进行梳理,看看自己做成了哪些事,如何做成的?提炼自己擅长的优点。
然后,看看周围的环境,其他同行的人做得如何,自己还欠缺什么?在对自己不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接受一些外来人的建议,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要切记的就是:不要一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就想要全部抹杀自己的过去,换一个新的模式,更好的选择是能不改变就不变。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问题,只要做事情就会有矛盾,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为了一个小问题,付出大代价,甚至又出现新的问题,那真没有必要了,抓住核心就够了。
复盘。
Anna提到一个问题,生源下降,我建议她从头到尾复盘一下自己从招生到后续服务的整个流程,看看每个环节是否做到位?
复盘这件事情,是我每周都要做的,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不足。线下招生是比较困难,但只要服务好,转介绍的量很大。
以前,我在培训机构做销售,业绩之所以非常好,大多数时候都是靠家长和学生的转介绍。因为你做得好,口碑传播的效果要比自己拿着大喇叭好很多。
此外,Anna可以去学习一些其他地方做得好的课程,引进当地,这也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我还提醒了她一点,做任何事情一定不要给人你是来学习的感觉,记住在你的领域,你就是专家。
在和她沟通中,她提到关注学生痛点效果特别好,以前做了一场答疑,就招了一个班级,只是她没有意识到重要性。
Anna不需要改变特别多,只需要把自己原来的东西梳理一下,基础夯实,在这个基础上,用互联网做一些补充。那么她在网上答疑解惑很难吗?一点都不难,她把线下积累的经验,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怕麻烦,可以自己讲课的时候录音,找一个速记转换成文字,自己整理,这样就快多了。
我们是要改变,更多时候,是思维方式转变。而不是自己换一个领域,尝试新的东西,各种折腾,忘记了自己原来的优势。
我们在做事情时,发现了自己的优势,这些好的东西应该去坚持。而不是看别人如何做,什么东西火,就马上丢弃自己的东西,去尝试新东西。在保证自己核心优势的前提下,分出来一部分精力去折腾才是有价值的。
要不然,只会把自己的原始积累都浪费了,自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