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而在南国,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郁达夫《故都的秋》
-1-
前些时日,读郁达夫先生散文《故都的秋》,色、香、味俱佳,心里生无限欢喜,又因自己漂泊在外,经历着异地的秋之感触,遂不自禁地想念起故都的秋来。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逢秋多悲寂寥,或写秋风萧瑟,或抒人生悲凉,万物皆萧条,青春付流水。
诚然,北方的秋天,草木凋零,生机不再,睹物思情,引人多发感慨,这倘若是在南国,尤其是花城广州,想必人会放达的多吧。
即便是十一月的光景,广州的路两旁也是花团锦簇。
昔日那热浪般的太阳闪烁着柔和的光芒,播撒在每一朵绽放的花朵上,最可喜的是那紫荆花,清晨时泛着露珠娇艳欲滴,中午时又开得大家闺秀、落落大方,到傍晚清风徐来之时,散落的花瓣铺满斜径中央,还有一些溢出到湖面上,随着水波自由地打着转儿。
在这个诗意的城市,又遇上这个美丽的季节,心情也本应该是满满的高涨,可是我的内心却似有一股淡淡地忧伤,终是不能高兴得起来。要是放到以前,我定会羡慕的紧,可如今……
是啦,我的心里定然被那乡愁沾满心扉,这里没有曾经熟悉的味道和回首的风景,因此才会感到些许空虚和失落。
-2-
北国的秋,虽然没有花城的秀美和精致,却也有它的独到之处,是一种别样的美,一种清凉、粗犷而又简单的美。
到了秋天,大自然卸下姹紫嫣红,换上银装素裹,一张张黑白的照片,如复古的城堡,如缭绕的寒山,带着人们陷入思考,思考人生的哲理,思考生活的百态,思考年少的梦想,思考心中的家园。
“不做无益之事,何遣有生之涯”。回忆过去与思考未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可是在这个适合发呆的季节,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在这种回忆和思考中,我仿佛又回到了久违的家——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依稀又听到那海风吹来的故都的秋。
-3-
青岛的春天很美,且不说那落英缤纷的樱花和那一树梨花压海棠,单是那石老人岛上的金、银沙滩,就足够让人心生羡慕、流连忘返。
美中不足的是,风生得诡异,时而料峭,时而温和,反复无常,让人捉摸不透。
因此,青岛的春天让人爱又让人恨,在这爱恨情愁中,春天悄无声息的过渡而去。相比而言,青岛的秋天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胜的不是这景更美,而是那味更浓。
爽朗的空气中透着一股淡淡的干燥,和那迎风而来的海浪一堤之隔,阴阳交替,相生相合。
这个季节最耀眼的花草是秋菊和红枫:一朵朵的菊花如亭亭玉立的君子,玉树临风,一派高风亮节;一片片的枫叶如素装颜面的美人,轻启樱唇,呼唤着英雄归来之路。
一黄一红,一君子一美人,点缀着萧瑟的荒原,更显君子风度、美人天香。
远处的八大关,一座座欧式建筑仰卧崂山脚下,北九水浅浅地流过,如一幅现代西洋画,没有人烟,没有世俗,宛如人间仙境。
当教堂里的那口古钟有谐律地敲打起来的时候,这个城市又焕发出了另一种模样。
霓虹灯换下太阳,挂满了街道和有人烟的城市、村庄,下班的白领簇拥在大排档店口,吃着烧烤,喝着暖啤,畅谈着一天的趣事、乐事;牵着狮子狗的大妈在路的尽头遇到下完棋回来的老伴,二人有说有笑的挪步走向另一条路;一位衣着时髦的少妇流连于夜市的每个时装店,乐此不疲;一个大学生模样的清纯女孩牵着她男朋友的手在广场上压马路……
-4-
故都的秋也冷,而且冷的尤为明显。
秋风虽不似春风那般反复无常,却是风入肌体,直侵筋骨,打从一开始就令人汗毛直竖,不敢放肆。
冷是冷,却也有冷的意味,等到秋风起,秋叶落成堆,扑簌簌的响声,干漉漉的街道,裹着帽子与围巾的行人,一眼望去就很有Feeling。
冷的不仅是秋风,还有秋雨,俗话讲“一场秋雨一场寒”,在北国其应验程度屡试不爽,休想逃脱的开,乖乖的添衣添被是了,要不你会被折磨的很狼狈。
因为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秋天便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你可以充分享受到大自然所赐予的季节之美感,所以生活在北国的人对这天气往往会生出“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触,实实在在的痛并快乐着,好似不是一种煎熬,倒更似是一种回味。
-5-
平心而论,我喜欢故都的秋,喜欢它的冷,它的意,它熟悉的味道;也喜欢南国的秋,喜欢身体的舒适,喜欢心理上的庆幸、优越。
如果非要做一个取舍的话,我想还是会选择故都的秋吧,因为那是我的故乡,那里有我生活的气息,有一大堆相同故事可待回忆的亲人、朋友和我的所爱,可现在我身在南国,只有回忆可以到达彼方。
我这时光静好,远方的你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