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9年硕士毕业那年想留校,结果因为自己学历的问题没有如愿,当时曾经一度沮丧和难过。14年《麻辣汉语爆笑漫画》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位北语的老师拿到我的赠书后,对我直言相告:“志刚,你要是留在北语,这本书恐怕再过十年也出不来!”
2 体制内不需要“优秀”的人,需要的是“和谐”的人、“懂事”的人、“有背景”的人。
3 有得必有失。未能留校任教让自己失去的是一个难得的职业发展平台,但是得到的却是未来五年内丰富的经历,得以深入了解更多对外汉语的不同层面。更重要的是,与“稳定”告别的那一刻,意味着自己的人生充满更多“可能”。而对我这样一个双鱼座来说,后者更有吸引力。
4 高手在民间,对外汉语的变革动力和创新之源,也一定是在“民间”,不信走着瞧。
5 14年在美国波士顿的国际电脑汉语教学研讨会上与谢天蔚老师重逢(第一次与谢老师见面是在11年的上海),听过自己当天的会场发言、看过自己潜心收集的汉语学习视频素材库后,谢老师在当天晚上给自己发来微信:“你的工作真了不起,汉办应该支持!”问题是,汉办支持的,从来不是“应该”支持的,是“领导”支持的。
6 国家每年拿出那么钱来扶持“科研”,研究来研究去,这么多年了,也没看到对外汉语届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反倒是一些对外汉语的民间机构或者优秀的教师,拿出了很多接地气的产品。在这一点上,很同意某高校的一位教师的观点(微博上看到的,大概是这个意思):国家拨款几十万的科研项目,真不如几个理论和实践经验俱丰富的一线教师凑在一起做的东西出来。
7 之前在一家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做老师时,老板曾跟我说:无论你多么优秀、多么有能力、多么有想法,你都不能以个人的名义去跟高校、汉办或者任何官方机构谈事,哪怕你注册个皮包公司,只要给自己任何一个有实体的头衔,你的腰杆都会直很多,对方也会更重视你,事情也会好谈得多。后来的一切证明,老板的话是金玉良言。
8上联:来要钱就给钱不给白不给
下联:要来钱就花钱花了也白花
横批:反正汉办有钱
9 现在的对外汉语圈,很多所谓的“专家”,整体想的是怎么搞项目弄经费,要不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即便是一些货真价实的专家,也被诸如“学术会议”的各种事弄得“很忙”,谁有空去注意、去在意、去发掘、去保护一个真正热爱对外汉语的年轻人?看不惯的,不以权威和势力打压你就不错了,还保护你?而更可拍的是,“体制”里充斥的正是很多这样的“专家”。
10 很多曾经心怀憧憬、真心热爱的对外汉语人选择放弃或者转行,有人说大浪淘沙,到最后坚持下来的一定是真心热爱对外汉语的人。可是他们忘了,“坚持”下来的往往还有这样几种人:善于钻营、左右逢源的人,在“体制”内衣食无忧、不思进取的人,身居高位而不干人事的人。更可怕的是,这三类人,正在越来越多的充斥着体制内,而恰恰“体制”内的人在对外汉语这个圈里有更多的话语权、影响力和主导权,这才是对外汉语的真正的悲哀所在。
11 很多人希望能进入体制内,无非是想得到一个“编制”。作为一个曾经的有过四年“编制”的公立学校的教师,我的经历告诉我,在你人得到编制同时,往往也意外着一颗向上的心“被收编”,如果是这样,那恐怕结果很可能像是富兰克林说的:“有些人三十五岁就死了,但是要到七十岁才被埋葬。”
12 庆幸自己远离了体制,这样自己还有努力挣钱的欲望,还有着可以随时推倒重来的一点点的希望和豪情,还有点“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的自由,还有点不死心的梦想。所以,没啥可惜的!
2015年12月5日夜于北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