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一位默默无闻的工厂退休工)收一位多年不联系的旧同事兼好友--奎尼寄来的信。这是一封道别信,奎尼现在已经是癌症晚期,不久就要离开人世了。看完信,哈罗德立刻做出决定,要徒步穿越英格兰去看奎尼,并写了一封回信告诉奎尼自己的计划。这时候的哈罗德竟莫名地坚信自己一定可以在奎尼离开前见她最后一面,坚信奎尼一定会因此而等着他。这样的信念不能说不奇妙!毕竟,徒步穿越英格兰,对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耗时又耗能,他的身体可不是运动员的体魄呢。即便抵达了,好友也可能因病耗不起而离开了。所以,这一举动,风险还是极大的。
然而,旅途总是充满意外和惊喜的。踏上之后,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朝着目标前进就是唯一的念想。也正是通过这一段旅程,哈罗德身上出现了很大变化,他不再是以前的沉闷怯懦,而变成了一个自信开朗的人,仿佛当年恋爱中的他。莫琳(哈罗德的妻子)对哈罗德的好感也回来了,他俩几十年婚姻的壁垒终于被打破,二人开始回忆过去,一起欢笑,甚至比以前更亲密了。这是哈罗德最大的收获吧,能和妻子一同享受婚姻的幸福了!
在此之前,哈罗德不过是一个一成不变、缺乏风趣、不善言语的男人,在家里,他与妻子儿女都不能处好关系,自己永远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不敢在大人面前吱声。
这些性格与他童年的经历不无关系。哈罗德从小就成长在一个缺乏安全感和爱的环境中,父亲不爱他,母亲也因无法忍受退役的父亲的残暴行径,终于离开了这个家庭。此后,家里的阿姨来来去去,他也记不得谁是谁了。
而他这次徒步之旅,不断地唤醒了他脑海中的记忆,童年的、与妻子莫琳和儿子戴维的,他每走到一个地方,总有一些事物勾起他的回忆。旅途中,他竟慢慢清晰了这些年来自己不愿面对的那些记忆,并逐渐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不再受那些痛苦往事所辖制。最终,他得到了释放,蜕变成一个积极的、自信的人。
这一不可思议的徒步之旅曾感动很多人跟着哈罗德一起,这些人大部分是遭遇了困难而灰心丧气,想要借助哈罗德徒步的勇气来重新面对生活。
然而,他们终究没明白哈罗德的心意,也没与一个人真的陪他走到最后。
其实,哈罗德最初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愿景,更不像媒体所报道的“是在进行一场朝圣之旅”。他只是简单地想去看望一下这位多年前给了他很大帮助的同事。他俩这么多年也很少有交集,只是以前作同事的时候聊过几次,就互相认定对方是个可靠的朋友。而媒体却以为是爱情的力量在支撑着年老的哈罗德去冒险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难道,男女之间的深邃情分只能是爱情了?
哈罗德决定徒步时,并没想过会需要别人的陪伴,他只计划着一个人上路去完成这个心愿就好。曾经有一只小狗跟着他,他还挺乐意的。后来小狗跟一个女孩走了,他也很坦然,想着小狗陪他走过一段路就够了,就像生命中的很多人,他们也指出现在旅程中某一阶段,这些“过客”的陪伴虽是短暂,但也足够。
“他明白了,在弥补自己错误的这段旅途中,他也在接受着陌生人的各种不可思议。站在一个过客的位置,不但脚下的土地,连其他一切也都是对他开放的。人们会畅所欲言,他可以尽情倾听。一路走过去,他从每个人身上都吸收了一些东西。他曾经忽略了那么多的东西,他欠奎妮和过去的那一点点慷慨。”
旅途中,哈罗德为了获得一些基本的生存所需,就开始与遇到的陌生人进行简单地交换:哈罗德认真聆听他们的故事,他们就提供哈罗德当日所需的事物。这样的方法很奏效,看起来人们对他的故事很有好感,也很愿意帮助他完成这段旅途。
同时,他很乐意聆听别人的故事,这也增加了他旅途中的乐趣。他发现,原来大家都那么独特,而且又那么需要被他人聆听。平时,人们也许很难向身边人诉说心事,但面对哈罗德,他们却很容易敞开心扉,向他倾诉,仿佛这个陌生人才是最可靠的知己。
每个人的记忆里肯定有很多隐藏的角落,或是被伤害,或是伤害别人,那些不光鲜、难堪的情景,只能被隐藏,因为一旦暴露在阳光底下,我们没法保证,身边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否一落千丈、自己是否会受到众人的轻视,身边人的异议和眼光,如洪水猛兽般,反给人更大的打击。若是这样不讨好,就选择暂时的逃避和假装吧,维持原样总是“看起来”更安全。
所以,那些被哈罗德倾听的人,和一位陌生人交流一些心底的私事竟比在自己的朋友那里诉说更畅快了。因为他们不必担心那些陌生人的眼光与想法。若是对熟人说了,还怕他不能理解自己,那以后见着了多尴尬。而对陌生人,我们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我们之间没什么交集,他也不清楚我们平时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不存在异样的论断之词,即便他有异议,听听就好,这个人总不会突然介入到我们的生活圈,反复地评价和影响我们。
然而,哈罗德正是透过这段旅程,直面了那些隐藏的伤痛和记忆,那些东西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若不是直面并接纳那些“黑暗部分”中的自己,他又如何能蜕变,如何能更好的面对生活呢?
说到底,我们都需要被理解、被信任,且能够在一个我们认为安全的空间里去敞开自己。我们希望有人能担当我们的痛苦,分享我们的喜乐。然而,我们常常发现身边的朋友容易让自己失望,甚至受伤,因为越是靠的近,越是了解的多,也就越容易看到一个人的问题。看到了别人身上那么多的“毛病和问题”,我们能完全接纳吗?若不能,就在相处中很容易伤害彼此。这时候,我们还可以信任谁呢?于是,只能逐渐关闭心门,伪装出一副坚强的样子,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生怕别人发现了自己的软弱与污秽。
幸运的是,我有主耶稣,这位最安全最可靠的密友。我的软弱,在他里面可以变成刚强;我的污秽,在他宝血中可被彻底洗净!
当我对人失去信心时,我还能回到他的怀里。在他面前,我不需要隐藏,也无法隐藏,因为他都知道!更重要的是,我相信,耶稣他绝不会伤害我,也不会论断我。当我还在母腹中,他就已洞察了我的一切,他比我自己更清楚我是怎样的人、有怎样的罪。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爱我,接纳我,愿意我躲在他翅膀荫下。
这样的爱和安全感真是令人欣喜,世间之人有谁能与耶稣相比呢?谁又会拒绝耶稣这位好朋友呢?他甚至愿意担当我的一切罪过,流血洗净我,使我与永恒的国度有份,果真是奇异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