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入松•沙滩群牛】
静听风带海潮音,碾转丘林。竹林深处花拂面,任驰骋、邀鸟衔云。沙暖日高睡起,秋霜不惹悲吟。
举杯同饮四时辛,共解心神。归来不见牛娃卧。更无笛、却总成群。角挂清香水气 ,月明照劲头人。
图片发自简书App
看到那群在海边自由自在“归来不见牛娃卧"、“更无笛、却总成群”的放养牛,不禁诧异。是啊,不用人看管,却自动自觉从东回到西的牛确实很神奇。而见到那几只大大小小的牛自觉地排成一排,就像走在前面的“劲头人”(即积极的情绪或精神的人),更令人诧异。
如果这群沙滩牛活在童话世界中,那么他们一定来自一个同甘共苦,能够“举杯同饮四时辛,共解心神”的大家庭。生活在这种恩爱家庭中的牛儿也该“秋霜不惹悲吟”吧!
仔细想想,其实这帮牛群表现出来的正是内群体的共同特征。
根据萨姆纳的研究,群体内的个人和内群体之间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忠诚和偏好。
忠诚表现在遵守团队规范,值得团队成员的信赖。
偏好则表现在对内群体和外群体成员的差别认同,以及对内群体区别于其他团体的特征做出积极的评价。也就是说,一旦视为群体的一员,其个人的积极效果和评价就会自动转移至团体中。
真心为这群既忠诚又有团队偏好的沙滩群牛点赞!牛尚且能如此,何况人呢?
备注:
1、此诗押中华新韵。按按晏几道《风入松•柳荫庭院杏梢墙》格式填词。
2、图摄自广东阳江某渔村。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仿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词言志,以诗词写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