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老篾匠做了一只篮子,质朴却漂亮
58岁的肖祥玉做了30多年篾匠
他对自己的手艺很自豪
我们家乡位于江西西北部
多山,多竹
以前每家都会有日常生活所用的竹器
从篮子到箩筐,林林总总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职业之一
这里向来不缺少篾匠
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塑料等其他材质日用品的普及
制作和购买竹器的人都在减少
最近一段时间
为了做一些比较精细的竹器
我们寻找过多个乡镇
发现依旧在做篾匠手艺的人已经不多
而坚守的这些人中
更是很少有人单纯依靠篾匠手艺营生了
因为辛苦,赚钱少
他们只是在农闲时做上一个箩筐
一把椅子
真正要赚钱过日子,还得靠其他途径
手艺便是这样
做得少了,会生疏,难生巧
我们拿着图纸给多位篾匠师傅看过
他们摆摆手
“太精细了,做不来”
直到辗转找到肖祥玉,他才应承下来
30多年来,肖师傅没做其他的
只是一名篾匠
日复一日地破篾,编篾
虽然做的也多是农村用的晒垫、焙笼之类
但手艺的熟练让他做出的东西更加精致
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找他干活
为了验证肖师傅的手艺
我们先请他帮着做了一只篮子
这种提篮,小时候几乎家家都有
大多挂着悬在楼板下,随岁月摇曳
看似简单的一个物件
纵如肖师傅这般的老篾匠
做起来也稍觉繁琐
从头至尾做了四五个小时
如果不是常年做着这门手艺,手法娴熟
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
以前有位做木雕的朋友评价木头,听话
想让它变成什么形状都好
比较起来,竹子似乎就傲娇了
易裂,易断,塑形费劲
偶尔还给手拉上一道小口子
但竹子做出来的东西
却总让人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再见到这样的篮子
忽然发现了小时候没有感受到的美
其实,物件没变
变的只是我们的心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