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秦始皇这个人。
首先他信仰法家思想,主要做过的大事有:(1)统一六国;(2)建立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3)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4)统一文字、度量衡,车同轨、修直道、修灵渠;(5)修建万里长城,北击匈奴;(6)焚书坑儒。
关于他的故事太多太多了,事出皆有因,首先我们说一下他为什么修建万里长城!
秦始皇特别迷信方术士,卢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替秦始皇海外求仙的过程中带回来一本仙书《录图书》,据说可以预言将要发生什么事情的书,书上说:“灭秦者,胡也。”因此秦始皇认为将来对秦朝最大的威胁就是胡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匈奴,于是派大将蒙恬帅三十三万大军北击匈奴,因地型,筑长城。
再来看看秦始皇为什么要做留下千古骂名的“焚书坑儒”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重点。
我们看到这个词之后,感觉就是充满暴力与血腥!从这个词的字面解释来看,就是焚烧书籍,坑杀儒士,会不会觉得不可理喻?其实这件事情,准确来说是这两件事情都是有发生的原因的。那么“焚《诗》《书》”,这是怎样发生的呢?这与秦初统国家时学说背景有关,秦奉行的是法家的治国理念,但是,春秋战国时形成的众多学说仍在百家争鸣。尤其是主张“复古、师古”的儒家学者,时常非议朝政,引起法家不满。得到秦始皇认可后,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私藏的《诗经》、《尚书》,但是,博士仍可保留这些书籍,民间可以保存医药、卜筮、种树之类是书籍,百姓也可以向官吏学习法令。
第二,是“坑术士”,什么又是这件事的导火索呢?
这件事还是和秦始皇十分迷信的方术和方术之士有关,秦始皇以为他们可以为自己找到神仙真人,求得长生不死之药,而一些术士,如侯生、卢生之徒,也投其所好,极力称自己与神相通,可得奇药妙方。但时间一长,这些术士的许诺和种种奇谈总是毫无效验,骗局即将被戳穿。直接的导火索是由两个术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
司马迁的《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的:
【原文】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1)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2)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zhòng)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3)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zhé)徙(xǐ)边。(4)始皇长(zhǎng)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zhòng)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6)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tián)于上郡。(7)
【注释】
1) 文学:指文章博学的人。方术士:指研究天文、历算、医药、农业、技艺等的专门的人和从事阴阳、神仙、卜筮、占梦、看相等方面活动的人。练:熔炼、炼丹药。
2) 奸利:用非法的手段谋取利益。奸,求、谋取。
3) 廉问:指察问。廉,察的意思。或:有人、有的人。訞:同“妖”。 黔首:战国时期和秦代对百姓的称呼。
4) 传:指辗转的意思。相告:互相告发对方。引:指牵连,即供出别人。自除:指秦始皇亲自削除诸生的名籍。惩后:警戒后来的人。谪:降职。
5) 扶苏:(前241年-前210年),姓嬴,秦始皇长公子。
6) 绳:约束,制裁。
7) 韩众、徐市(徐福)、侯生、卢生均为方士。
【译文】
始皇听说侯生、卢生逃跑了,就十分恼怒地说:“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把它们烧掉了。征召了大批博学的人和各种身怀技艺的方术之士,想用他们来振兴太平,这些方士想要炼造仙丹,寻找奇药。今天听说韩众逃跑了,失去了联络,徐市等人花费了数万的钱财,最终也没找到奇药,只是他们非法谋利、互相告发的消息传到我耳朵里。对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企图以此加重我的无德。这些人在咸阳的,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于是秦始皇派御吏去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在咸阳活埋了,让天下的人知道这件事,以惩戒以后的人(不要效仿他们)。(秦始皇)还征发更多的流放人员去戌守边疆。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诗词积累】
焚书坑 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