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看简书创作者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长篇小说|慈悲17》,觉得里边的人情世故多了去了。
故事很精彩,通过简单的人的神情和动作以及重点对人物语言的描述,成功地刻画出祖母热心帮人和助人为乐以及世面见得多足智多谋的形象。
祖母跟白妹来给那个小寡妇说媒,按说还把来民说到她家做上门女婿,那个做婆婆的应该高兴还来不及。
她之所以不耐烦,还拿她家老头子要拿棍子打人相威胁,可能是儿子刚死,她还未从丧子悲痛中走出来,又没听清来民是要到她家招婿养子,抑或是别的缘由。总之,那老太婆对寡媳再嫁是很有抵触情绪的。
一般的情况下,在农村里像祖母跟母亲这么和睦的婆熄关系,还是很少的,用凤毛麟角来形容这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也丝毫不觉得夸张。农村里的婆媳关系,大多数是水火不相容、冰炭不同炉的。
像小寡妇这家,不知婆媳关系如何,作家这样写,就会让我们读者禁不住浮想联翩,心中好多疑问纷至沓来,就会让我们务必要一探究竟地往下看下去。
作家在这章小说里很擅长用人物对话刻画人物形象。譬如,用白妹说那个婆婆太凶了,怪不得儿子会早死,用白妹说话不经大脑来反衬祖母说的话很正确。
祖母要她声音放轻点,不要让那个婆婆听见,从而说明祖母为人心地仁慈善良,很慈悲的形象已经呼之欲出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用白妹说井水不犯河水跟祖母与之截然相反的话,描述了祖母决不轻言放弃的决心。
用祖母回答白妹说那个婆婆这么凶,而儿媳妇还不想走,可见从侧面更加衬托了这个寡媳妇的性格多么温柔,将来来民是跟小媳妇过日子,又不是跟婆婆过日子,婆婆凶一点关系。进而塑造出祖母善于动脑筋、足智多谋和一心想促成侄儿来民的一段美好姻缘的决心。
最后通过祖母跟白妹商量接近且说服婆婆的办法,以及祖母还能说出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话,说明祖母当年在大城市帮人佣工,不是白忙活的,她还是世面见得多且足智多谋的,从而刻画出祖母这一仁慈善良聪明睿智的形象。
作家优美的亲情散文《一直疚》,我读了后,深为伟大的父爱而感动,我在他的评论区里留诗一首:
父亲到老为儿忧,
作家内疚在心头。
深情来把父亲写,
父爱让人泪迸流。
作家的最后一段文字,让人震撼不已:
“父亲是2012年1月9日走的,他知道我还有一二千万债务在身,所以他一直为我担忧。
这就是我一直疚的原因。”
读后泪目,泪光晶莹中,看见平凡而伟大的父亲正从文章中栩栩如生地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