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创新作文教学模式新探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层次,它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周国平曾说:“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憎恶”,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老师教学法的手法也越来越受局限,整日唉声叹气一片。其中最突出的几个问题是:首先,学生认为写作即是天灾
“我最怕写作文、、、、、、给我一杯神仙水,我要喝完去买醉,这样作文就变得那么容量、、、、、、”这是一个学生满脸无奈地给同学唱的一首歌。“怕写作文”是当前学生的一种普遍心理,曾经在班级内做过一项调查,怕写作文人数占到百分之九十。每次一留作文,全班同学都会高呼:“能不能不写呀!”那让学生出现怕写作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一部分学生感到生活素材较少,没有什么可言,多数同学认为不知道如何去写,没有精美的语言,不会安排素材等。很多学生囿于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想写却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用说广泛联想,于是感到怕——写作简直就是灾难。
其次,教师急需好的作文方法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怕讲作文。面对学生那生挤硬磨的作文,纵使有千种方法也无法使其变得鲜活。对同事的调查,相当一部分老师在讲作文时依然是那套旧路:收——改——讲。讲完之后仿佛作文这一环节也就算完了。再者就是讲的环节无非就是读一篇好作文,再读一篇不好的作文,一节课也就结束了,倘若问及到是不是解决了学生作文的弊端,则无所考证,也不知道再如何进行了。然而在作文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广大老师誓要走出这一瓶颈,急需有好的方法可以使用。
面对广大师生的纷纷困扰,本着为师生服务的理念,“完美作文”就应运而生了,下面我谈一下完美作文在我校实际应用的过程。
一,作文写作三步曲
1.初试锋芒: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文要有目的去写,定好写作题目或设定好场景,接下来就是让学自己去找寻材料的过程。学生可以找写作用的优美词句,可以寻找类文然后进行摘录,也可以模写。接下来就是根据自己所找的素材去进行写作。要求文面整洁,扣题意。
2.完善提高: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呼吁,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自已能写作文,自己能改作文。
这一环节就是作文修改的环节,可以按我们旧方法进行评改,比如说课上进行师生互评,老师只要说出一篇作文的优点,再让学生按着老师所说的优点去查看自己手上作文是不是拥有这一优点。再者可以小组互评,这一过程,老师要站在一个高度,给学生设定好规则,比如评点的角度设定,可以从主题角度,看一篇作文是不是按照题意去写,有没有跑题;可以看是不是有一个好的框架,结构是不是严谨,思路是否清晰;也可以看一篇作文的语文是不是有一个可以发人学思的句子或者是语言优美到足以吸引人的句子等等。在老师设定的角度上去修改一篇作文这样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日后写作文时也就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是好的,符合要求的作文了。
3.尽善尽美:
在经过了这一轮的评改以后,学生进行第二遍作文写作,然后再交上来进行第三次评修。这一环节的评讲依然是老师起点拔作用,学生起主导作用。但是修改的层次会再上升一个阶层。如果作文是写人的会让学生从人物分析的角度去评,比如细节描写,语文描写等方面来查看文章语言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是写事的作文,会让学生从事情叙述的顺序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引人入胜点,要告诉学生文如看山不喜平,如果是散文要让学生评点此文在写作上是否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是否有引人深思的句子,有点醒读者的句子,有语言精美的句子等等。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再让学生第二次搜集这方面的材料,也可以经同学之手来进行汇集,做到自己修改,取长补短的效果。经过这一次的修改,学生按满分作文要求进行第三次写作,交回。然后老师按照中招要求进行打分。
总之,经过上面三个环节的修改重新写作,可能还有个别的学生作文写作不太理想可以再进行单独批改,使其再进行写作,一直到他的作文达到完美作文的要求。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是,从初一到初三学生从不成熟到趋向成熟,那么进行完美作文教学时也不应该一蹴而就,而应该循序渐进,下面我说一下教师如何在各年级阶段指导完美作文秘决。
〈一〉重感情,打基础
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写作要“表达真情实感”,并把“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创意加分的重要依据。当前“假大空”的语言充斥着学生的作文,作文缺少真挚的情感,缺少现实的气息,写作似乎与心灵无关,与情绝缘。解决这种弊端,必须从育人的高度对待写作。具体来讲,是要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1.强调人格修养,以作文来促做人,以做人来促作文。
“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指导作文,也就是在指导做人。一定要将作文指导与做人统一起来,教育学生写作与做人一样,求真务实,实事求是,不能华而不实,不能追求外表的华丽而不注重内在的修养,更不能弄虚作假、言行不一。有些老师准备了一套“应试秘籍”,教学生如何东拼西凑,如何故弄玄虚,有的还让学生背几篇“范文”,到考试时根据题目来“移植”,诸如此类的旁门邪道,都有悖于做人的准则。指导做人,抓住了这一根本,学生作文方能态度端正,认真对待。特别是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孩子作文训练上,首先应该少设“关卡”,让孩子们学会自由表达,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慢慢的提出技巧或其他方面的要求。这一思想,其实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的主张本身就包含着这一意思。事实上,这也完全符合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的。
2.强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积累信息,训练思维。
要写出真性情的文章就要培养三种习惯:一是善于观察的习惯,二是勤于积累的习惯,三是巧于思辨的习惯。观察、积累、思辨,是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基础,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观察,要学做有心人,要写一些观察笔记。积累,是知识的积累,经验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积累可以使人充实,也可以为写作储存丰富的素材。思辨,即思考、辨析,擦亮思想这把枪,提高看问题的敏锐性,善于辩证地看问题。正面看,侧面看,反面看,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一个思辨能力强的人,常常可以言人所未言,想人所未想,写出作文来,当然也就新意迭出,不落俗套。这三种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并引导学生在课外也能注意培养和积累。
3.强化恰当的写作手法的运用,追求写作的方法意识。
针对初一学生,在知行文即为做人,写文即为抒真情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在写作文时应满足满分作文公式=1+2+3+4式,即一个明确的中心,二条线索,三个场景,四个亮点。
总之,写作是充满个性色彩的心灵抒写,因此,指导学生的作文也应该以“心”为主角,以“情”为媒介,以“生活”为舞台。引导学生睁开心灵的眼睛,伸展情感的触角,让情激荡于心,让理升华于胸际,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
〈二〉.明思路,拉框架
进入初二,由于学生进行了一年的作文学习,初步掌握了如何写一篇标准的记叙文,所以,这一阶段主要是完善作文阶段,具体做法如下:
(一).文如看山不喜平
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才说了“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等话。我们在写作之前,要认真审题;在构思时,力求起伏有致,避免平平板板,真正做到文不曲折不动笔,动笔必出曲折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贵曲”呢?
1、巧设悬念。
好奇心和探究欲是人的共性。作文时利用人们的这种猎奇心理,以某个人物、事物或某种现象、情景等引起读者的关注,但又不立即告诉读者结果,以吸引读者去寻求谜底。这样巧妙设置悬念能有效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2、一波三折
记叙文写作,最重要也最难的是写出事件的波澜。静若死水的叙述,读者读来会味同嚼蜡,索然无味;跌宕起伏的事件,曲折有致的情节,才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眼球,使读者的心随着事件的起伏跌宕忽而攀上云端,忽而跌进谷底;或让读者一声叹息,或赢得读者一掬同情之泪,其效果不言而喻。正如姜夔所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起”。此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的道理。
3、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这种办法常用在写人的记叙文中,有时候也可用在托物言志以写物为主的文章里。明明是要讴歌赞颂某个人(物),但是在行文的开始却先有意贬损、降低、批判、甚至是故意抹黑他(它),这样就造成了读者阅读感受的强烈对比,造成了阅读心理上巨大落差,达到了出其不意、出奇致胜的效果。
4、注重细节描写
的记叙文中,人物活动,情节推进,也离不开细节,特别是人物的性格思想,往往就是靠几个细节来完成的。因此,强化典型的细节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的生活中只有“青菜萝卜”,那么,你一定得设法放一点“生活的味精”即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描写,否则,一锅“青菜萝卜”,谁 喝了也乏味。
其实要使文章写的有曲折有波澜,有感染力和穿透力,除了上面四种方法之外,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误会法,矛盾法,烘托法、草蛇灰线法......这里不再一一例举。需要说明的是,写文章的时候,常常是几种方法一起使用的。另外,无论使用何法,都应该做到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而不应该牵强做作、生搬硬套,甚至是为了方法而方法——那样的话,非但不能起到预料中的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二).行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
古人为文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要求文章: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再加上,题目要画龙点睛,也就是要画好“龙眼”。如果考生能做好以上几点,怎么会不是优秀的考场作文呢?
上海市的中考习惯给个命题,若能干脆放开,写话题作文,让学生自己拟标题,既能更好地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还能训练学生自己拟标题的能力。下面还是从文章的开头、主体、结尾作简要讲析,以期盼给备考的师生一点启发。
写好引人入胜的开头,抓住“凤头”
一篇文章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评卷老师,读了太多的随意,太多的沉闷,忽然间,一个好的开头赫然出现在眼前,如同沉寂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心里立刻泛起喜悦的涟漪。
1、开门见山法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大作家创作也怕开头。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创作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时,足足构思酝酿了四年,每次摊开稿纸动笔时,怎么也写不好开头,为此他苦恼极了。
一天,他走进大儿子的房间,见大儿子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书,以至托尔斯泰走到他的身边也没有发现。托尔斯泰很惊讶,是什么书让他这么着迷?托尔斯泰拿过来一看,是普希金写的小说,他随手翻到一篇《宾客齐集在别墅里》的文章,只见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节日的前夕客人们陆续到齐了。”这个开头一下子就吸引了托尔斯泰。他连连点头,赞叹道:“普希金总是这样直截了当接触问题。换了别人,一定会开始描写客人、房间,而他却一下子就进入了情节。作文就应该这样写。”
普希金这篇开头深深启发了他,于是他赶紧回到书房。挥笔写道:“奥布浪基家里,一切都混乱了。”这就是《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这也给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一个启示,开门见山是作文的最好办法之一,因为它能够直入正题。
2、题记法
题记,是指写在文章题目下、正文前,自拟凝练的句子或引用名言警句,独立成段,作为对文章内容的重要阐释或揭示其主旨,起到导引全文的作用。然而要用得贴切,不是作为点缀或摆设。题记要能概括文章主旨,要有一定的哲理,要是精炼的语言,要有韵味。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话之前加上了“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也是第二种开头方法——题记法。
3、写景铺垫法
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原本就灰蒙蒙的天空越发的昏黄,渐渐的蔓延开来,仿佛把一支蘸了颜色的油画笔放在水中轻轻搅开一般,轻柔又猛烈的晕染整片天际。过了一阵子,天色变的有些诡异,好似另一支浓重的毛笔掺合了进来,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有力的搅动着,天空更加昏暗了,云朵从灰往黑过渡,不动声色的变幻着。我有意无意的掠了一眼,莫名的忧郁顷刻间占据了我的心,但竟又倏忽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狂风暴雨中……》
4、排比切题法
用排比段开头是近些年中考考场上很常见的方式,由于大多学生考前有准备,结果会不加选择的运用,往往是顶着“大帽子”开始行文,与后面主体部分写作不相符,并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建议考生慎用。写好推陈出新的主体,丰富“猪肚”
1、注意文章结构的安排
书信体;排比段结构;倒叙的方式等。
2、小标题的精心设计
首先,以格式规整的小标题结构文章,使文章层次分明。“惊讶”、“惊喜、“惊魂”、“惊艳”四个词语是对奥运女子团体体操比赛中各个单项观看时的心理体验的概括。很好地概括出了女子体操团体比赛全程给观众留下的感受。其次尾词“留一手”、“反击战”、“生悬念”、“锁胜局”又与首词呼应。另外中间一词则是体操比赛各个单项的名称。这样四个小标题,不仅让文章结构精巧,同时亦巧妙地串联起了团体比赛中的各个单项,少了因转换场地而产生的过渡环节的繁琐,使文章在不失流畅的前提下又能保证精炼!
3、自然分层,突出特色语句,独立成段
冰冷的指尖抚上碗沿,滚烫的热流从指尖的神经末梢传到我的大脑,刺痛却又温暖。 汤汤水水一路滑到胃里,不仅暖了胃,更暖了心。
风铃又开始叮叮当当地摇摆起来,仿佛在歌唱……
或许能够感受到他人给予的关心与温暖就是一种幸福。
——《品味》
写好耐人寻味的结尾,突出“豹尾”
结尾,用足最后一个“力”。要耐人寻味,要文结而意未断。
一篇考场作文,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结尾,因为它是你最后一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是留给阅卷者的最后一眼印象,更是你考场作文中最后的一道“风景”。
用以下几种方法写结尾可以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
点题法。明确中心主旨,不易偏题。生活,正是充满着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爱,才显得如此的美丽。——《生活是美丽的》
有深意的语句。不要简单写成,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
省略号结尾。……,以省略号结尾,意味深长。
巧用比喻,形象含蓄。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到的仅仅是一点写作技法而已,而要写出好的文章还是要有生活的积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就是我手写我心,写出自身的感受、想法。“心之精微,发而为文”,如果注意平时的生活积累,抒写真性灵的内容,提笔自会文思如泉涌,透出至情至性的灵气了。
一篇作文在经过这样的巧处理,能有一个亮丽的题目,一条清晰的线索,一个明确的中心,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再加一个画龙点晴的句子,也就符合完美作文的要求了。
〈三〉.精装修,重语言。
到了初三,学生面对中招考试的要求,对于作文的标就更高了,所以,初三主要是完善完美作文阶段。一篇作文拥有了真实的情感,标准的框架,如若再有优美的语言,则必成十全之文。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完美作文的语言美方面谈教师如何授予指导。
当前的考场作文越来越多的重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往往透过优美的语言来打动阅卷老师。优美的的语言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能飞跃层层的阻隔渗透人心;具有强大的融合力,能交融孤寂的心灵。“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优秀的语言,穿越时空,流传久远。那么如何使考场作文的语言“美”起来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修辞并用,追求音韵美
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艳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巧设比喻,以求形象生动;大胆夸张,以显灵气飞扬;多用设问,以求启人深思;反复吟哦,以抒绵绵之情……
例1:责任,是一块蘸满高尚情愫的海绵,倘若你愿挤,总有光辉闪烁的思想渗入你生命的夹层之中;责任,是一块久已蒙尘的水晶,倘若你愿擦,它会照得你的心灵亮堂起来;责任,是一支先人遗失的声华妙笔,倘若你愿拿,它会把你短暂的一生描绘得流光溢彩……
——《责任》
例2:诚信,这是多少人的梦想和企盼!有人为了追求她,甘愿赴汤蹈火,倾其所有;有人因为得到她,欣喜若狂,感动不已;有人因为失去她,痛心疾首,万念俱灰。
如高山流水般纯洁的诚信,如山峰般高耸入云的诚信,如天空般宽广的诚信,如海洋般长存的诚信,如土地般质朴的诚信,如珠般灿烂的诚信——如果可以,我愿用我全部生命来换取。
——《诚信无价》
这两段都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例1兼用比喻和排比,呼唤“责任”的回归,行文流畅,韵味隽永,如一缕轻风吹过心田,拂过心海,在读者心中泛起阵阵涟漪。
例2兼用夸张、比喻和排比,入诗一般的语言来讴歌“诚信”,语言优美,感情真挚,足以引起读者共鸣。
2、整散结合,追求参差美
骈句是由排比句、对偶句等构成的,它体现了语言的均衡美和对称美,可以加强语势,使语言和谐,强化语言的感染力。散句则是由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形式参差,错落有致,表意更为自由,体现了语言的变化美。
长句字数多形体长容量大结构复杂,但表意严密、准确、细致;短句短小精悍,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能简明扼要地叙述事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各种句式的综合运用,灵活搭配,就能极大地提高作文语言的表现力,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例1:朋友之交,诚而有信;君子之交,言必无欺。打开心灵的窗户,双方都会感到分外明亮。没有美貌,我们的笑容会比鲜花美丽;没有金钱,我们的汗水可以攒集成明亮的珍珠……
—— 《采撷世间最美的》
这段文字整散交错,整句工整而又力度,散句舒缓而多变化。整散结合,舒缓自由,开合有度。
3、倾注真情,追求内在美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笔端有情,方能文如泉涌。文贵情真,抒真情,写实意,方能打动读者。如果缺乏真纯之心而徒事雕琢,不管辞藻多麽华丽,也顶多是一支缺乏生命光彩的纸花而已。所以,要想使文章绽出鲜艳瑰丽的奇葩,一定要敞开心扉,展露真纯。
读下面这段文字,看它有什么特点:
例1:我的母亲是个聋哑人,可是她把人间最无私最真诚最宝贵的爱给了儿女。她用她那双手,编制着全家美丽的生活:毛衣上的帆船、白云以及跃出海面的鲤鱼和展翅飞翔的雄鹰,无一不是母亲对女儿深情的爱的展示。母亲的爱,像一泓清泉,永远在我的灵魂中缓缓流淌,又像一轮火红的太阳,时时在我的心头耀亮……
——《往事情深》
这段文字以情真意纯感人。它以饱蘸深情的笔触,赞美了聋哑母亲对儿女深沉的爱,感人肺腑。事实证明,只有以情缀文,文章才会具有亲和力。中学阶段,应该把心情鲜活地呈现在纸上,让快乐和伤感、喧闹与沉静,一起构成文章的底色。惟其如此,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语言。
4、引用诗文,追求文采美
名句、诗文的运用,它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所谓“明引”,是指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处和来源;引用名句、诗文时并未指明出处,而是直接将引文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属于“暗引”。古典诗词散文,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座语言仓库,如能适当运用,形成整句,既展示了考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又展示了迷人的灵动风采。
例1:“词,犹如一江春水,耀着粼粼波光,淙淙地流淌着。曾经爱极了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帅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词的春水里,多情的词人带着我流过一块又一块芳草地,仿佛梦的活水带着我的心荡得暖暖的。”
考生以新奇的比喻开篇,将静态的、抽象的古典诗词比喻为流动的、形象的春水,出语新奇又切合其“委婉、缠绵”的特点。接着引入宋代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句,展示文化底蕴,打造文章的亮点,显示了考生开篇造势的本领。
5、幽默诙谐,追求情趣美
要使语言鲜活,必须让思维展开,让笔法灵活。若要语言鲜活,幽默必不可少,它是一种机智,往往能使人在轻松活泼中得到审美的愉悦;若要语言鲜活,调侃必不可少,它是轻松的逗趣,谈笑间体现一种思想的深邃,它往往能够让人在忍俊不禁中咀嚼出语言的奇妙与灵动。
例如:“血可流,头可断,发型不可改。”这句话显然脱胎于二三十年代革命者之口。一经改造,嫁接到学生的生活中来,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滋味,让人很容易想到那些美丽的有着叛逆色彩的个性。
再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凄惨的分数,敢于正视凄惨的人生。”(改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分不在高,有权就行;才不在多,有钱就灵。”(改自《陋室铭》)
上述句子,或来自古诗,或来自散文,或来自歌词,个别字词的改动,就赢来了或诙谐、或幽默、或生动的表达效果,可谓改得必要,改得恰当。
6、锤炼词语,追求严谨美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推敲语言,反复修改,文字才能渐趋完美。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
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古人推敲文字的典故可谓俯拾皆是,不再列举。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这可谓是大家的炼字风范。。
语言是否新鲜灵动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写作时,只有对语言进行独具匠心的编织,努力提高文字的质量,才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一篇作文中,哪怕只有一段新鲜活泼的文字,就像“浓绿万枝红一点”,也会让人眼前蓦然闪出一抹亮色,顿觉一种发现的愉悦。
总之,通过以上简单介绍可以看出语言驾驭能力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能不能使自己的作文在高考中得到阅卷老师的赏识,就看你驾驭语言能力的高低,谁能驾驭语言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谁能创新语言谁就获得了优胜权。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语言表达上狠下工夫:字斟句酌,精心锤炼语言;精雕细刻,遍开文采之花。不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应“言不细雕不入文”,为你的思想着上美丽的外衣,给你的灵魂插上飞翔的翅膀!
以上三大步是完美作文从初一到初三注重练习的侧重点,从开始到完善再到完美的过程,但应对中考,要做到十全十美,也有一口决:“卷面整洁是前提,切合题意是关键;内容充实很重要,感情真挚是要点;语言流畅是基本,逻辑思维要成熟;重点描写要具体,结构严谨有必要。”
二、班级生活小记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即情感因素如何(所谓情感因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只有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样,作文教学也定然遵循这个原则。
学生写作本来就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作文才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创作意识,创新能力就更显重要。
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比如《校服事件》,当孩子初到本校要求定校服的那一刹那,整个班级都掀起来了,有情愿的,有不情愿的,也有保持中庸的。针对这一事件,我让学生进行写作,要求学生写出整个事件的经过。这一写作的要求学生一定会去留心观察同学的举动,班级的整个氛围,还有自己的心理变化等等。等学生写完此文后在班级内进行展示,这样就能集百家之言之文于已一身。但是只是描写叙述此事还不能评息学生的的发言欲望,接着我来第二步,对此事件再写一文,可以对整件事进行一个系统化的评论,也可以针对某一特定的群体进行评论,也可以不评他人,只写自己的看法等等。学生带着满腔的热情积极会积极投入到第二次创作过程中去,此一过程着实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针对同一问题大胆质疑,从不用角度看问题,发表看言,言他之之未言,从而不做人云亦云的人。接下来再次汇总作文进行展示,然后按同学所评论地内容,此进我站在班主任的角度给学生讲到了不以规则不成方圆等生活规则。此次作文案例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遵规守纪的观念。
三、集结成书展能力
每个学期学生都会写出很好的作文,等到暑假,寒假时把一个学期的作文集结成册,再级它们命一很有诗意的名字,辅以图画,一本由学生自写,自编,自订的书就呈现于眼前了。具体做法如下:第一种形式:只集结自己的作品,挑选一个学期优秀完美作文进行装订,然后写上前言后记,也可以让父母给自己写寄语及对新学期的期许,装订成册进行展示。比如《成长的足迹》,从初一到初三学生分别给自己的作品进行命名。
第二种形式:挑选班级内部完美作文进行集结,可以是完美作文大集结,也可以进行系列集结,比如《校服事件》,《成长的烦恼》,《诵赞季节》,《歌唱母亲》,《老师语录》等。也就是说每个学期每个学生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本到几本书。
四、 完美作文应用的效果
有了以上的实际运作,我们的完美作文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首先、使用完美作方略的学生作文成绩都有提高,再也不是那“提作文而心慌”的时期。有的时候一个阶段不写作,学会会追着问:“老师,什么时候写作文?”“老师,怎么还不写作文?”而原来作文最差的学生也能达到中招作文要求二等。
其次、完美作文给学生及家长的一生一个美好的回忆。人的成长如果给以甜蜜的回忆誓会给正在成长的孩子以心灵温暖。如在进行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这一活动中,我结合学生的写给母亲的作文来进行策划,让孩子的母亲参与其中,让她们讲述孩子成长历程当中难忘的瞬间,讲述生养孩子的不容量,讲述对孩子的给予的期望等等。在母亲的讲述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的眼角就开始流泪,其中一个孩子在听完他母亲讲述她如何艰难的养育他的时候,大哭着给自己的母亲说“对不起,我爱你。”然后再让学生去写《我的母亲》,收获是很大的,没有了谎言的作文是最打动人心的。经这次的一节作文课,不仅教会了孩子写作文,而且留给孩子与他的母亲温专馨的回忆。再如让学生编集书的过程,融入了父母对孩子的厚望,满纸的寄语,难怪学生在初三生活感到枯燥,苦闷时都会拿出自己的书来看看读读,一个高一的学生给我来电说“老师,如果没有那几本我的书,我真不敢想念自己的初三生活会是那么幸福。父母对于我的爱,我总是忽视,但是就是那次的母爱寄语让我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让我快乐的幸福地度过我的初三。”作为一名老师,当我回首这一届又一届的“迎来送往”,我也会感慨地说,完美作文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美好回忆。
其次、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现代社会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代,看似小小的一次“完美集结”,其实对于学生来说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感悟生活能力,写作能力,评价能力,还有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用电脑操作能力等等。一项看似很普通的“完美作文”历程,倾注的是心血,换来的是幸福和学生们灿烂的笑容。
总之,作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创造性,就没有艺术。我们教师也要逐步打破当前的教学模式的清规戒律,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探索,使学生真正具有扎实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应付考试,还能应付未来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