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中牟看了只有河南.戏剧梦幻城,里面有3个大剧目18个小剧场,选择了《李家村的故事》,看前疑惑不已--李家村能有啥好看的故事;看中热泪盈眶--为李家村老人甘愿赴死留下种子和希望给后代的精神而感动;看后感慨万千--珍惜粮食珍爱这美好的生活,应该成为一种品质,一种良知。
李家村的故事演绎了1942那段历史,1938年日军侵华对河南封锁,李家村的粮食基本已经没有了,饿的有气无力的乡亲们在月光下想着大馒头、烩面、灌汤包、大肘子的香味,只能吞咽口水,面对李十八拼了命要来的每家二十斤粮食,全村的老人自动选择不吃且不再吃粮食,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成群跑到山上,义无反顾,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走时一步三回头无限留恋,他们憧憬着后人能吃饱饭不再饿肚子,充满着对亲人土地的深情留恋,深情的诉说里一唱三叹,如泣如诉,在场的观众无不唏嘘。经过秋冬的孕育,春夏的耕耘,庄稼丰收在望,他们用最热烈的方式去收获庄稼,用庄严的方式蒸馒头,丰收的大地令人目眩神迷。河南是中国的粮仓,贡献了全国一半的粮食,养育一方子民,即使在大灾大旱之年,也依然履行自己的责任。
1938年日军大举侵华,铁骑所到狂飙突进,蒋介石无力抵抗,残忍地炸开了黄河花园口“以水代兵”,导致黄河泛滥一片汪洋,无数人背井离乡,物价通胀,加之封锁,粮食不仅不能到河南赈济灾民,相反还要征粮食给军队;1942年河南滴雨未下,庄稼眼看枯死,大旱之后又有成群结队的蝗虫席卷全省,所到之处秧苗被一扫而光。当时人民穷困潦倒无以活命只能吃树皮和观音土,有的甚至卖儿卖女,易食而吃;而当时地方官员欺上瞒下,部分政府官员更是借机中饱私囊,300万人在那次大饥荒中活活饿死,再现了路有冻死骨的悲惨场景。
大河之南的河南是中原富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明的摇篮,得中原者得天下,浩浩汤汤的黄河水养育了勤劳、朴实、智慧的河南人,他们重情重义,有热情更有一腔热血,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站在黄土墙下面,细数每个市的地名,细看家乡的名字,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更加思念我的家乡,抬起头南阳、灵宝赫然在上,我们从这里成长也从这里出发,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家乡的模样,风吹麦浪,玉米拔节,厚重的河南,应该成为中华的焦点,而我们每一个河南人,都应该豪气干云地说:我是河南人,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