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这几天在几所初中听课,听后有个感觉;在那些好老师的在课堂上,学生普遍没有举手的障碍,往往教师的问题一落音,学生的右手就高高地举起来了。这让我这个曾在初中呆过十几年的老师感觉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学生能举手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他听懂了,二是他想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或者说他想在集体中表现一下自己。
人是社会性动物,都想在集体中表现自我,想让集体承认自己的能力,这是人的本性。,正是这种本性才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的进步,如果没有这个本性,人类最多是个猩猩而已。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唤醒学生合理、充分地表现自我、培养学生掌握如何表现自我的方法之地,但可惜的是,当功利性的教育充斥课堂之时,我们的课堂迷失了方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课堂上举手的学生也越来越少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举手的情况越来越少呢?
首先,是我们教育的大环境、是我们教育的价值取向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为什么的?表现上看,是为了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合格劳动者,但在实际中,我们的教育异化为:考大学。在现实中,哪一个家长不关心学校的升学率和排名?哪一个教育局不对所属学校升入高校的情况进行评比?哪一个校长不给教师下达升学指标?在这种社会舆论的引导下,学校的一切都围绕着提高升学率这个中心,教师和学校都把精力放在如何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比别人更多知识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为目的的。而要达此目的,最直接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死记硬背,就是不停地训练与灌输,而那种遇到问题都要问一下学生的想法,都要观察一下学生的反应,都要让学生尝试一下的做法显然就显得效率相对低下,因而也就不被广泛采纳。
其次,是我们教师的观念。我们教师总认为“我讲你听,我说你练”这种模式是最好的模式,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这种模式。在我们好多教师的理念中,探索和试验的观念非常淡薄,我们的教师普遍缺乏“草根”研究意识 ——一种自下而上的教育研究意识,总是相信专家和权威,很少有攻击权威和树立自己当权威的意识,这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有害的。实际上,一个国家的教师如果缺乏了这种“草根”研究意识,这个国家的教育注定是不可能持久的,也取得不了顶级的业绩,因为他缺乏广大基层实践者的参与和支持。
上个世纪前期的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其最初的推动者不是美国政府,而是以杜威等为首的一大批基础教育方面的实践者;前苏联在基础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得益于以苏霍姆林斯基、马卡连柯、赞可夫、凯洛夫等基层人物的非凡实践;我们国家在近代教育上的最大成就其实也是如陶行知等人的“草根”研究及实践所取得的。当前,我们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其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改革动议是教育部的意志,缺乏自下而上的广泛基础。我们现在的改革方案应该说是体系完备,环环相扣的,但由于缺少了“草根”们的配合,所以越到下面遇到的抵触越大,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草根‘研究的重要。
第三才是我们的学生,我们的学生生长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当他们表现出与众不同时,往往不是受到鼓励,不是受到重视,那久而久之,他们还喜欢举手吗?
要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
第一,全社会都要为还教育本来面目来努力。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大学生,教育更不是为了培养高级白领,教育更不是为了培养什么官员!“大学之道,在明德,有亲民,在止于善”,这才是教育真谛。那么什么是善呢?能养活自己,能贡献社会,就是善。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一个有能力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我们要重新考虑我们的学校设置,我们有必要让以培养白领人员为主的学校多于以培养蓝领人员为主的学校吗?我们有必要常常宣传所谓的考上了多少清华北大吗?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存情况,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人都培养的那么样样都会的精英,把所有人都培养成精英,那不是教育的成功,那是教育的浪费。设法把我们的教育办成立体式的金字塔结构,让下面的更广大些。一定要建立让掌握劳动技能从事职业学习成为社会的一个广泛共识社会舆论环境。一句话,要彻底地修改我们的人才标准和评价模式,再不要一切以精英为出发点了。社会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英”,如果我们一定要培养出好多“精英”来,我们只会害了自己。
第二,全社会都要给教师松绑,特别是教师自己要给自己松绑。我们要进行研究,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找到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珍贵。要学会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再不要去用那些不全面的东西去“扼杀”生命了。要学会让学生按着人性的原则去发展,要敢于给每一个学生一个标准,要善于把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不同的个体,不屈服于别人的压力,敢于自己进行探索。如果所有的教师都有这种心态,都进行自己的“草根”研究和实践,我们的教育改革成功将会收获更多更大。
不管怎么说,让我们的学生在想说的时候就把手举了起来,当他举起手来时得到的是尊重、理解、指导与帮助,这时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也才是有人性的和有效的教育。
老师,你能让学生把举手做为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