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85,尽心章13-1-1-23》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今天是戊戌年甲寅月丙戌日,正月初八,2018年2月23日星期五。
王夫之先生说:朱子以"物格"言知性,语言甚奇特。如果不是实有得于中而洞然见性,就说不出这样的话。并且,进一步指出,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这是孟子知性的明证。如果不从此做去,则性更无从知。
也就是说,王夫之、朱子、孟子都是知性之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王夫之先生说,如果舍此而别求知性的话,就只能用丢硬币的方法胡乱推测下去,如此这般,推到山穷水尽时,不会有下落,只能草草收场,以此神明为性。神明就是心,朱子说过:心者,人之神明。王夫之先生说,如果将"性"理解为"心",正是孟子批评的"放其心而不知求",放失了自己的心,不知去求天道,这样的人是可悲的。
但朱子的话,必须看得精审圆活,才能信其确然,否则,很少不疑其非然者。首先,"格物"是知性的功夫,而非即能知其性;这里说的"物格者"就是功夫到家的人了。如果做到物格的程度,则性无不知。谁是"物格者"呢?朱子说,曾子达到了,曾子就是"吾道一以贯之,唯忠恕而已"的曾参。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以贯之",就是明证,达到物格之后的人能够做到"一以贯之",这不是多学而识的人所能做到的。穷尽物理和格物,只是工夫,而且就算到了"理穷物格"的境界,也只是格物穷理的效验而已,只有等到"表里精粗无不豁然贯通"之日,岂只是于物见理而已呢!吾心之皆备夫万物者,已经现于面前了。
以上是王夫之先生的讲评,今天学习部分为上半部,属于引子,从中可知孟子所说的"尽心知性"的这个"性",可不是"人性"而已。
明天学习下半部,点明何为"尽心"所知的"性"。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尽心篇》南怀瑾讲述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