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是很多家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么问题来了,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呢?所谓言传身教指父母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影响和教育,从而达到影响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就是“他律”,而这种素质对一个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会成为什么样也有很大关系。
1、父母应该在家庭生活中积极承担责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和孩子,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如果父母总是以消极、悲观的心态对待孩子,那么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比如当孩子出现了不好的行为时,不要批评和指责自己的孩子。而是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孩子。比如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置之不理,而是耐心开导;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改正。这也是言传身教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孩子受到了父母不正确的引导,孩子也会对自己做出不好的行为,也会影响自己的孩子。
2、父母应该重视言传身教。
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是决定性的因素,他们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就是“他律”所在,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父母应该重视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出表率,给孩子做好榜样。同时作为孩子也应该做到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例如,作为父母应注意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文明,给孩子树立榜样。
3、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不可小觑的。
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和言谈举止,孩子都能从父母身上学到不少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就是“他律”。父母就是孩子一生的榜样,从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到很多家长不注意的方面和习惯。比如在我们看来“熊孩子”都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若一直不改变的话,那么他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要想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就要从这些方面着手,父母从生活中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教育!
4、父母平时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每天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对象,都会影响到他们自身。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自身习惯的培养,例如:①父母平时要保持干净卫生的生活习惯;②经常锻炼身体;③不随地吐痰;④衣服干净整洁;⑤不乱扔垃圾。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才会有良好、积极的生活习惯。而父母自己以身作则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也会给孩子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生活方式、作息习惯以及健康习惯。并及时督促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5、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感染孩子,而不是以严厉指责孩子。
在家庭中,父母如果能以最大的热情与孩子进行交流,并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反省,那么孩子的性格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如果孩子看到父母总是严厉指责他、责骂他,那孩子不仅不会改正,还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只有经常沟通交流,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缺点。家长应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这样才能避免孩子因为无知而产生厌烦情绪而顶撞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家长可以将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告诉她,这样孩子才会更加尊重你。通过和父母交流谈心,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帮助自己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