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长说: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斯言诚哉!全面开展国学教育是当务之急,是保证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根本保证!
仁的义理
(一)仁者是自爱爱人,自尊敬人的态度;仁是亲切和顺的心意,爱人敬人的行为。用在五伦,尊卑长幼上下前后的人际相处,能相亲相爱。
(二)仁是天性,往内存是中和之气,往外放是恻隐之心。仁往内收,则仁统五常,义礼智信,没有不是仁的表现人。
仁的涵养功夫
(一)克己复礼为仁:仁往内收是内圣,要绝三心四相,扫七情六欲。向尧的执中,舜的精一,禹的只承,汤的日新又新,文王的揖熙敬止,孔子的好古敏求,子思的择善固执,孟子的寡欲养心,周敦颐的主静。都是去人欲存天理,也就是“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二)定静立基,精纯成就;防微慎独于“念头未发”的存养,明善诚身于“念头已发”的省察。“动时省察,静时存养”动静之中,不失天机。
(三)仁的实践与成就:宽、恕、孝、慈、惠宽是大丈夫的心地,坦荡从容安稳的度量。宽是临危忍得住,原谅给得出。
典范人物一、宽宏大量的包叔牙
管仲和鲍叔牙的交往为一般人所知道的,是管仲,小时候有大志向,他熟读诗书很善于驾车和射箭,可以说是文武全才,但是家庭没落生活贫困。管仲和鲍叔牙曾和活在南阳做生意,管仲家穷困经常多拿利润,有时要比鲍氏多拿,鲍氏的手下很是不满,但鲍氏很理解管仲的处境,不认为管仲不对,反而认为他的家庭贫穷必须养活老母亲。
后来两人一起参军,随军作战每次打仗,管仲又往往躲在后面;等到作战结束了,大军凯旋归来,他又跑在前面。所以有很多人讥笑他贪生怕死,是一位懦夫。而鲍氏很了解他的苦心。他曾对人说:这并非管仲胆小,贪生怕死,而是他家母亲老了,不能留住自己去养活她。管仲对于鲍叔牙这种待人宽大的胸襟很是感动,他曾感叹地说:生我的人是父母,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而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