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驼玲
1.
“I love you right up to the moon and back,小朋友们,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最爱的人是谁呀,是不是你们的爸爸妈妈呀?当然还有我们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对吧,他们也都很爱我们,是不是?......”昨天晚上和女儿在线练习宝宝英语,教英文的兰心老师在音频里头深情地说道。
看着女儿认真地点头,似懂非懂地应了声“是!”,我一下子眼睛湿润了。
望着女儿小小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想起了我自己的爷爷和奶奶。
我的记忆里没有外公,妈妈告诉我外公在我一岁多的时候就去世了;而外婆在那个饥不裹腹的年代被迫远走他乡,再也没有回来。如今虽健在,因为相隔甚远,我长这么大也只见过她两次。 千山万水的距离带走了妈妈对自己妈妈的思念,也抹淡了我对外婆的印象。
在我小的时候,那些家里有四位老人宠爱着的小孩,从来都是我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不过也正因为没有这样的”运气“,我把双份的依恋,撒娇和淘气,都留给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在我的记忆里,爷爷奶奶也给予了我童年至少年成长期里最富绰的疼爱和珍贵的祖辈之情。
2.
就在前两天晚上,我还梦见奶奶了。记得奶奶曾经说过,梦见一个人,就是说明你想他(她)了。
而此刻这个小情景,又怎能让我不动情?小不点在一旁盯着我,她还不会说安慰的话,只是看着我叫:“妈妈”。我知道她其实想说:妈妈你怎么啦?
我红着眼眶笑着对她说:“宝贝,妈妈是怀念起一个人啦,不过,你从来没有见过她,她是你的太奶奶,还有太爷爷妈妈也很怀念他。”
昨天是冬至,在我们老家每年的冬至都是要备好一桌酒菜,烧香烧“纸钱”祭祖的。但是如今身在他乡的我们只能“每逢冬至倍思亲了”......
3.
我的爷爷奶奶都过世好多年了。在回想奶奶之前,我不得不先提到我的爷爷。因为在有爷爷的日子里,我对奶奶的印象几乎模糊到没有,我甚至不认为奶奶在我生命最初的那些年真切地存在过。
大抵是因为奶奶那会忙着里里外外的各种杂事农活,顾不上我。而爷爷则可以不管其它的事,只顾着哄逗我。用后来我爸的话来说:“你爷爷那会真是恨不得永远把你捧在手心里,但又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 。”
小时候爷爷对我的庇护,让我觉得他就像神一样存在着 。 我在爸妈那受了任何委屈都可以跑到爷爷那里“告状”,而爷爷总会替我“出气”。
我的书包坏了,第二天准会出现一只新的书包神气地挂在墙上,等着它的小主人欣喜的惊呼声; 而书包里的文具盒也时常会魔术般变成新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乡村,如果哪个小孩子有这样的“待遇”,那可是要被其他小朋友羡慕到流口水的。我爷爷就是个普通的农民,可他总是不吝对我的恩赐。
我在外面玩耍,爷爷总会在我感觉肚子饿的时候,大声喊我名字让我回来,然后塞给我从供销社刚买的“金钢脐”(家乡名吃)或是麻花,笑眯眯地看着我吃;放学的路上,经常会碰到去肉摊买肉的爷爷, 他会提着手里的猪心或五花肉对我说,“今天爷爷会给你做好吃的,你乖乖等着啊!”于是到了晚上我总能吃到香喷喷的百叶结五花肉和用酱油蘸着吃的美味猪心。
爷爷会挑个担子,担子两头是小筐筐,一头载着我,另一头放着几块砖,颤悠颤悠地走上个八九里路去姑姑家走亲戚;他会收集来一些旧报纸或是从旧的课本撕下来纸给我叠各种好玩的小玩意儿,比如男孩子玩的“纸包子”,“纸飞机”我全都有;他会用柳条编个帽子给我戴着或是用麦秸编个小蚂蚱“吓唬”我;把我扛在肩膀上看大戏和露天电影;还会买刚孵出来的小鸡给我玩,还有小兔子 ......
或许是因为我妈生我生得晚,又或许因为我是长孙女,爷爷把我当成了他的“稀世之宝”。可是,除了我爸,这个世界上最爱我的男人,终在我八岁那年永远地离开了。穿梭回二十多前的那一天,我仍能感觉到自己的悲恸,那一声一声,“爷爷......爷爷……”可爷爷再也听不见我的呼喊;直到今天,我仍小心承载着爷爷每一桩事情中对我倾注的爱,从不曾忘却; 呵护着一张张与爷爷在起的童年画卷,在我内心最温暖的地带,永远封存 。
4.
爷爷陪伴了我童年中最初的八个年头,给了我那个贫瘠的年代最不“贫瘠”的爱;爷爷走后,奶奶独自生活了二十多年,奶奶代替爷爷,走进了我的少年成长阶段,而我关于奶奶的记忆也越来越清晰。
我奶奶是那种典型质朴的农村妇女, 有着劳动人民最勤劳善良的秉性。奶奶一生育有四个子女。为了儿女子孙,一生劳作,无怨无悔,甘之如饴。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爸妈被“改革开放”的浪潮冲挤到省城打工,我和弟弟在家读书,爸妈难得回来一次,奶奶就负责照顾我们生活的全部。奶奶身板小巧,话语不太多。做事虽不“麻辣”但是利索、稳而不乱。
每天早上,她天朦朦亮便起床, 煮好了浓稠香糯的米粥,盛好了,放那里凉。烙好了饼,或是已经烤好了山芋,等着我和弟弟起床;等我们上学去了,她会去菜地种菜,刨山芋。收黄豆,簸芝麻,收白果,每年每季,辛劳于播收之间;快到了中午时分,奶奶会放下手头的活儿,忙着给我们准备“丰盛”的午饭。奶奶懂得每天为我们换着花样做吃的:一份番茄蛋汤,菠菜炒猪肝,或是萝卜豆腐汤,茨菰红烧肉,虽简犹丰。这些菜,从摘拣、买,到洗切炒煮,奶奶一个人要忙活小半天,常常忙得连趟厕所都顾不上。她还在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往我和弟弟碗里夹菜,自己总吃菜最少......
晚上睡觉前奶奶会给我和弟弟讲故事。奶奶没上过私塾,也没见过大的世面, 她就给我们讲自己过去的故事,讲她小时候被裹小脚的惨痛经历和被红卫兵强行摘掉耳坠的痛心疾首; 讲十七岁就嫁给爷爷,后来又怎么拉扯姑姑、爸爸和小叔他们长大; 奶奶还会绘声绘色地给我们唱“白毛女”的那段:“ 人家的姑娘有花戴,老汉我没钱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喜儿扎起来.....” 奶奶总要告诉我们,我们生在了新社会,要好好珍惜现在;她还自编自唱了一首歌:小宝贝,跟妈睡,妈嫌吵;跟爸睡,爸嫌闹,跟奶睡,暖和和......弟弟那会小不懂,其实我心里明白,奶奶是担心我们想爸妈,才故意说爸爸妈妈会“嫌弃”我们,其实,奶奶又何尝不想念自己的孩子。
那些岁月里,我在奶奶的身后学会了烧饭做菜,特别是红烧鲫鱼,现在我做起这道菜 ,总还保留着和当年奶奶做的一样的味道;是奶奶告诉我们:拿剪刀时剪尖勿对着别人;先出大门时要回过头来推着门,直到后面的人出来再松手;借还邻居家的东西后,一定要道声谢......
在那些爸妈不在家的日子里,奶奶给了我和弟弟最温情的陪伴,我们也从奶奶身上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和奶奶的感情一直很深厚。记得我去外地求学后,每次放假回来,看见奶奶, 都会不顾一切地飞奔过去,一把抱住她,激动地大叫一声:“奶奶,我回来了!”每当近距离地拥抱着奶奶,都会感觉她又矮了一截,头发又白了许多;而奶奶察觉不到我心里酸酸的滋味,就只会在我的臂膀里,尽情将满额头的皱纹开心成一朵花。
很多很多年过去之后,一直深藏着对奶奶的愧疚——没能够在她人生的弥留之际陪伴在左右。那时的我身在异国他乡,没办法马上赶回家。我以为,奶奶会一直等着我回来,我以为我可以带给她很多她没有吃过的好东西,我以为我可以带她去外面看看花花世界......可是,我错了。奶奶留给我的最后一面,永远地定格在桥头送我上汽车的那一幕,此生难以忘怀她目送我远行时的泪眼婆娑;当听到电话里亲戚说:“奶奶一直不肯走,她说她的大孙女会回来看她......"我撂下电话放声大哭,哭肿了眼。
5.
出嫁后我发现老公的奶奶——我宝宝的太奶奶,成了这一大家子里我最尊敬的人。她85岁高龄,依然坚持独立生活,能自己操持的坚决不用儿女为她费心。她依然保持着“劈柴拣枝”自己生炉开灶的习惯,她把自己的住所打扫得干干净净,种菜养禽样样在行;她说起话来,像个老小孩,说一句话,后面肯定带串笑声;每次见到她,我都会多叫她几声“奶奶”,在她身上,我能看到我自己奶奶的影子,而我也想把那份浓浓的祖孙情嫁接到她身上,希望她老人家长命百岁,让我延续那份隔代情......
6.
当年我小侄子出生时我妈说了这样一句话:“你知道吗,现在我抱着这个小小的娃,就像当年抱着你们一样,就感觉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终于明白了,这是一份多么真切浓厚的祖孙间的“舔犊之情”。
现在,我自己的小孩,我也尽量让她和她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多点时间相处,哪怕你和公婆之间有点代沟或隔阂,但也不能将孩子完全“占为己有”,因为祖孙情是超越家庭的一些锁碎和矛盾的。只有放手孩子,让她(他)自己去体会和拥有那份祖孙情, 做父母的才算是给了她(他)最完整而富足的亲情。
7.
如果说爷爷用八年的疼爱给了我浸泡在蜜罐中的童年,奶奶则用她的慈爱和善良给了我一辈子的铭记。所有他们给我的,足以我一生受用。
在这个世界上,我想你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身边所有亲人长情的陪伴,莫过于让所有的亲人都见证和共享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阶段。如果我的爷爷奶奶还健在,他们能见证我组建了家庭有了小可爱,能享受得了儿孙绕膝的幸福晚年时光,不再操劳......又何尝不是我最大的幸福和期盼?而最遗憾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趁着我们还拥有的现在,给亲人及时的呵护和关爱,陪父母一起走进最灿烂的风景,直至携手进度余晖......
我是80后,那个年代,那样的岁月,我成长的经历中有你的影子吗?你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带着祖辈满溢的爱和故乡的善良,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让所有的祖孙情,所有亲情,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我们彼此——爱你爱到月亮上,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