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资源的战略博弈。
稀土的战略博弈还远没有结束。如果想要了解稀土最近涨价的原因,那就需要了解哪些行业需要稀土。
对于稀土的布局,我是在7月11号左右察觉到的,实际上会更早,因为我记得我之前是想买入北方稀土的,但是那时候已经涨停了,买不进去。所以准确的说我是在11号买入,接着第二天价格下跌我继续加仓,第三天跌幅止住,后面一连吃了很多。(具体细节百度一下北方稀土股价即可)
这轮稀土博弈事关中美未来的生存空间。为什么?我们可以简单先看看那些行业需要稀土。(来源于AI搜索)
| 钕(Nd) | 永磁体(新能源车、风电) |
| 铈(Ce) | 玻璃抛光、催化剂 |
| 镝(Dy) | 耐高温磁体(国防、航空) |
| 铕(Eu) | LED/荧光粉 |
| 钇(Y) | 超导材料、陶瓷 |
这些领域全都是重要领域。
就国防军工来说,耐高温磁体是喷射式推动的发动机核心部位,现在的战斗机依靠烧油用空气推力来推动飞机超音速飞行,而要达到超音速飞行,燃油仓内就需要达到足够的温度才能使得气体膨胀体积足够大以产生对飞机向前的推动力。
少了稀土这一耐高温的磁体,飞机的发动机飞行速度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这还有新能源汽车,还有超导材料以及人形机器人电机中的永磁材料。
可以说,每一个我们现在看来的新技术新科技,以及未来的先进生产力,都需要稀土。
卡住稀土,就相当于从别人制造的产品里强行夺走一部分肉给自己吃,不管这个占比有多少,只要你需要这些产品,需要耐高温磁体,需要发电机,那么你就需要稀土。
而短期内,只有中国具备全产业链生产精炼稀土的能力,就以上的行业里,除了Eu的应用性没那么刚需外,其他的都是十分的刚需。
对于经济博弈来说,先手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机器人的逻辑背后,代表的不是简单的机器人玩具,而是机器人替代部分人工后释放的强大产能,一个人管理多台在流水线上工作的机器人,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先发优势,许许多多的产业会由于劳动力替代被挤兑出经济机器,而更可怕的还不是大规模的劳动力替换,而是劳动力的转移,一大批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的工人去从事其他的工作。
相当于,机器人不是赚一次,而是一次性赢最少3次。
第一次,劳动力替代,机器人维修成本低,一台机器人价格现在约几万人民币,大规模生产后价格只会更低,而一台机器人的售价就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劳动密集型工人一年的收入,也就是说,买一台能够进入工厂里流水线上进行生产的机器人,只需要一年就能回本,这是多么恐怖的回报周期,差不多一年就能完全覆盖成本!
第二次,被挤兑出去的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力,大概率只能从事服务业,因为他们不具备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但是从事服务业则能够很大程度上容纳这些需要转移的人口。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人从事外卖小哥这类服务业,就是国家战略产业劳动力转移的缩影,未来会有更多的外卖小哥,更多的快递员,这些暂时还无法被替代,服务业中的复杂系统机器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无法替代,机器人再先进也很难达到同为人类的服务满意度,在消费者的心理上,还是人服务人最为恰当。
第三次,被解放出来的生产力,能够大踏步生产更多东西,什么航母飞机以更快的速度下饺子,这对于未来的军事局势能够造成根本性质的改变,无论是无人机蜂群打击,还是战斗机的僚机体系,造的快淹都能淹死对手,这会再次打破全球军事力量的均衡。一旦军事力量均衡被打破,后面就是帝国崩塌和新秩序建立的连锁反应,军事力量在地球这个监狱具有十分强大的支配力,比钱还要管用。
第三次是最为可怕的,打破了全球军事力量的均衡,不单单美国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还得向其他国家投放中国的力量,向其他国家售卖我们的军工装备。为什么美国能有钱那么多年一直挺着不死,军工复合体占据了很大的因素,依靠武力能够进一步对经济赋能,这一赋能会十分强大。
中国未来能够构建出比美国还要强大的军工复合体,而且这个军工复合体现在就在卡着美国军事武器的脖子!这实在是太让人恐惧了。
如果我是美国,我完全想不出来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选择就是接受帝国在未来的坍塌。美国的高层完全理解这一点,完全明白一旦失去了先发优势之后他们会失去的越来越多,所以都想拼命的赶上,在经济复利的时间作用下,最初细微的差距最后都会带来巨大的差距。
关于稀土,这不单单涉及到材料的博弈,而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未来生存空间的博弈,掌握先发优势的人,往后手里能打的牌会越来越多,而不具备先发优势的人,越往后打手里能用的牌越少,而且你几乎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赢得胜利。
关于如何破解,就稀土来说,近乎无解,而稀土本身甚至还可以逐步扩张出稀土人民币的绑定模式,实际上,这只是时间问题。
西方国家可以发动力量建立起稀土的产业链,但是西方国家无法保住先发优势,这就是一个悖论。如果你想要跟中国在一个起跑线上,你就得看着中国的脸色,中国给你开多少价你都得听他的。而一旦西方想要自己建立产业链,就得面临着后发劣势的窘境,一个尖端行业因为原材料落后几年,带来的影响实在太大,这不是苹果手机或者其他东西,这是军事、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三大经济支柱行业。
失去稀土,则失去了军事的先进技术保障,也就相当于牺牲飞机性能代差或者牺牲飞机的成本,在战争中,由于对手制造飞机的成本更高,我们则可以用更低价格的飞机无限消耗对手,直至灭亡。
如果选择牺牲飞机代差的性能,则更不可接受,飞机代差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如果只有一个代差,战损比能达到1:10左右。相比起来,牺牲飞机成本反而是更有性价比的机会。
但是,如果一旦选择牺牲飞机的性价比,用更高的成本来生产稀土,则会面临另外一个行业的暴击——机器人。
机器人则是一张经济牌,如果你选择牺牲一部分经济发展来维持一定程度上军事力量的均衡,那么中国就会用经济发展的力量快速把对手的经济尽最大可能最短时间全部掠夺,到那时的中国,如果全马力开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进程,短短几年之内就能替换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产业,你人力造的东西,我机器人一样可以造,而且成本更低,用成本快速碾压其他国家的所有制造业,这时候如果其他国家维持自由贸易,会导致他们本土的这类企业全部面临破产倒闭的巨大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总统特朗普害怕制造业不在美国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要打关税战的原因之一,化债是一个,孤立主义也是一个。一旦美国本土不存在任何制造业,美洲连变成一个世界孤岛维持和平的机会都没有。而在这之前,美国最好的选择是侵略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借助着现在还能勉强维持的军事霸权,最大限度的获取领土,然后在牺牲未来经济的前提下,用更大的领土疆域,更多的制造业来维持美洲经济的相对孤立。在更大领土和更多黑奴的情况下,美国的经济还能一定程度的维持增长,而在此之前,也许美债就将要面临巨大的危机。至于美债能否度过危机,特朗普还有3年,我们拭目以待。
这也就是说,在稀土方面,美国在军事实力和经济上有且只有一个选择,不可能实现即要又要。而中国,就好像一只已经抓到老鼠的猫,是先玩一玩再弄死,还是现在就弄死,只看它的心情罢了。
在这种局势下,下棋下到这一步,胜负早已分晓。
中国在未来无论是什么局势,都可以掌握主动权,如果要打经济战,那就来吧,如果要打军事,那也来吧。
对于股市,如果未来的中国更倾向于经济战,则买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即可。如果打军事战,买军工即可。
世界局势就是周期轮动,每差不多50-60年就是一个周期。在一个世纪的前50年里,往往会爆发军事冲突,不同民族之间都会用强硬手段去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在一个世纪的后50年里,更多的时间则是偏向于意识形态的博弈已经消化掉已经打下的领土,这些领土要重新教育,要重新宣传新政府,要重新扶持政治代言人。
19世纪是这样(英国的衰落在19世纪末已经分出胜负,实际上英国的即将衰弱的迹象在更早就已经显现出来),20世纪也是这样(一战,二战,然后是冷战),21世纪,应该也是这样,很多人都觉得第三次世界大战快来了,这件事情我也拿不准,但是能不打还是不打的好,打牌输了就是输了,要怪就怪自己,玩不起就没必要了。
前段时间提醒了我的一位朋友,他家买了黄金,我在7月初跟他说不要买了,黄金已经不能买了,后面一段时间已经不单单是美国的问题了,后面会有一段短暂的和平期,在这个和平期内,小国之间的搏斗已经差不多结束,各国因为疫情导致的经济萎缩会逐渐恢复起来,小国打仗的一个重要心理动机是因为中美俄都深陷博弈当中,没有一方能够完全帮助一国来实现军事博弈,中国周边那么多国家,光打起来的已经超过7个了,还没打起来,但是一直很想打的都在蓄势待发,就等着中美打起来他们自己趁机迅速扩大领土疆域和控制区域。对不对嘛,我们看后续吧,我不喜欢马后炮。
在绝对长期里,黄金还是可以持有,但是就现在的局势来看,我认为有可能中国能够有很多东西能够分担一部分黄金由于这一金属本身的特殊属性所带来的价格上涨,例如电力,稀土,新能源等等。
2025年7月28日22.01